【名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注釋】
選自《老子》二章。
斯:這。
惡:丑。
已:同“矣”。
【賞析】
老子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看到美與丑、善與惡相對立而存在,而對立的雙方是一種相反相成的關系。他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的,丑惡就出現了;都知道善是善的,不善就出現了。
老子認識到,美與丑是相對立而存在、相比較而顯現的,有了美就有了丑,一方的出現必然伴隨著另一方的出現,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存在了。所以美與丑不是獨立存在、互不相干的,而是相反相成、相互依存、互基互根、互相轉化的。當人們普遍贊賞美、認同美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擯棄丑、討厭丑。
同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善的,不善就出現了。善與不善同樣是在對比中存在的。君子認為名好,小人認為利好,于是爭名爭利出現了。爭名爭利就是不善,這樣的不善,鬧得人人不得安寧,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人間悲劇。
上一篇: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無務為文而務為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