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注釋】
選自《論語·衛靈公》第八章。
失人:錯過了人。
失言:說了不該說的話。
知:通“智”,聰明。
【賞析】
孔子認為,一個人說話應看清對象,有針對性。當談則談,不當談則不談。他說: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意思是:應該與之言談的人卻沒有與他交談,是錯過了談話的對象;不應該與之言談的人卻與他交談,是說錯了話。
這一句中,“言”不是一般的言語,而是指談論仁道、德行修養、治國以禮等高深的道理。
孔子認為,選擇談話的對象很重要。選擇的標準就是雙方有共同的語言,能夠在一起討論重大的問題。應該談的人而不與之談、不應該談的人而與之談,都是選錯了對象,是缺乏見識的表現。
那么,正確的選擇是什么?孔子的答案是:明智的人既不錯過能夠討論問題的對象,也不會說錯話。
上一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