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注釋】
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鏌铘(mòyè):寶劍名,又作“莫邪”。傳說為干將鑄造。
驥驁(ào):千里馬名。
【賞析】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篇圍繞“因時變法”這個中心論點,反復強調先王之法,是先王根據當時的社會政治狀況制定的法典,不能照搬照用,而應根據發展變化了的新的社會政治狀況,制定適合當今社會的法律制度: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意思是:能砍斷東西的劍就是好劍,不一定要求它是鏌铘;能日行千里的就是好馬,不一定要求它是千里馬。
作者認為,古代擁有天下的71位君王,他們的法度都不一樣。因為每位君主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法度也隨之進行了改變。這就好比用劍砍東西一樣,能一下子砍斷的就是好劍,不一定非要它是鏌铘。又如趕路,能日行千里的就是好馬,不一定非要它是千里馬。所以,能治理好國家、適合當時社會的法律就是好法律,不一定非要它是先王的法典。世異時移,如果仍然泥古不變,用舊的眼光看問題,用先王的成法來套新事物,必然格格不入。那些能“因時變法”而取得成功的人,才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鏌铘和千里馬!
上一篇: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