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屈原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人。其政治理想是“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楚懷王時,因其“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曾任左徒、三閭大夫之職,參與議論國事。政治上對內主張改革弊政,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受到小人讒毀、排擠,被放逐到漢北鄂渚九年。到頃襄王即位,更被放逐到更遠的沅湘流域。頃襄王二十年(前279),秦將白起攻楚,次年攻破郢都。因見國破家亡,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遂自沉于汨羅江。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其主要作品:《漢書·藝文志》著錄25篇,未列具體篇目;東漢王逸據劉向輯本作《楚辭章句》,屈原名下作品計有《離騷》、《橘頌》、《天問》、《九歌》、《九章》等。《漁父》、《卜居》為后人偽托,但仍不失為佳作。
屈原作品思想深刻、感情強烈、形式優美。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極大的開拓性、創造性。內容上,反復傾訴對祖國的眷戀、對美好政治理想的熱烈追求,蘊涵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形式上,善于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上,突破《詩經》四字句為主的形式,句法參差,起伏跌宕,創造出一種嶄新的詩體——“楚辭體”。屈原的創作,形成了中國古代第一個浪漫主義高峰,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