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仁者無敵。
【注釋】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賞析】
孟子勸魏國梁惠王實行仁政王道,通過仁德的力量統一天下。他說:
“仁者無敵。”
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無敵于天下。
孟子認為,仁政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重視經濟發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二是興辦學校,提高百姓精神素質。一句話,就是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受教育,懂禮儀。
孟子為我們描畫的“王道”藍圖是:不誤農時,糧食吃不完;不用細網捕魚,魚鱉吃不完;不亂砍樹木,木料用不絕。這樣,老百姓對養家、送葬就沒有什么不滿了。這是王道的開始。其次,在五畝大的宅院里種上桑樹,50歲的人就可以穿絲衣服了。雞、狗、豬不錯過繁殖的時機,70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每戶人家有一百畝耕地,不誤農時,幾口之家就不會挨餓了。辦好學校教育,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倫理教育他們,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用背負重物行走了。老人有衣穿有肉吃,老百姓不挨餓不受凍,仁政做到這樣,天下百姓沒有不來歸附的。
孟子認為,如果梁惠王施行仁政,減輕刑罰,少收賦稅,讓老百姓有時間深耕細作,及時除草;使年輕人利用閑暇時間學習,培養他們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待人誠實、恪守信用等品德,在家里侍奉父母兄長,在外面尊重上級,能做到這樣,即使讓他們手持棍棒,也能夠抗擊身披堅甲、手持銳器的軍隊。
這就是“仁者無敵”。
反之,秦、楚頻繁征兵備戰,耽誤了農時,百姓無法耕種;父母饑寒交迫,兄弟、妻子、兒女離散,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果這時去討伐他們,還有誰愿意來抵抗呢!
上一篇: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