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網(wǎng)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
【注釋】
選自《莊子·庚桑楚》。
函:包。這里是吞下的意思。
介:獨。
碭:通“蕩”。
苦之:使之苦。指螞蟻也危害它。
【賞析】
《莊子·庚桑楚》篇談到,庚桑楚是老子的弟子,《列子·仲尼》講他“得聃(老聃,即老子)之道”。庚桑楚說:
“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網(wǎng)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strong>
意思是:嘴里能吞下大車的野獸,如果孤身離山,就免不了網(wǎng)罟的災禍;吞舟的大魚如果離開了水,螞蟻也能欺負它。
莊子說,庚桑楚帶著道行在北邊的畏壘山里住了三年,畏壘地區(qū)獲得了大豐收,被當?shù)匕傩找暈橘t人,大家商議立他為頭,建個社稷神位供奉起來。庚桑楚聽說后很不高興。他說:能吞下大車的野獸,如果孤身離山,就免不了網(wǎng)罟的災禍;吞舟的大魚如果離開了水,螞蟻也能欺負它。春華秋實是天道運行的結(jié)果,不是自己的功勞,因此不愿被人供奉起來作為榜樣。
莊子借庚桑楚之口,表達了“全其形生”的觀點。莊子認為,形體、生命都是得之于天的,應當全力保全。但不同的生命形式,如山里的巨獸,海里的大魚,都各有其順應自然的生存環(huán)境。離開了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就會遭遇災禍,喪失生命,甚至為螻蟻所欺。所以,為了保全自己得之于天的形體,守住自己得之于天的生命,鳥獸不嫌棄山高林密,魚鱉不嫌棄海闊水深。
同樣,得之于天的賢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形體,守住自己的生命,應該遵循天道,順應自然,不能離開無功、無言、無名的生存環(huán)境,其藏身的辦法也是不嫌棄深遠的。
上一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