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注釋】
選自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孫陽,秦穆公時善于相馬的人。
冀北:冀州之北,在今河北、山西一帶,是天下產馬最多的地方。
遂空:伯樂善于相馬,說馬群遂空,指的是馬群中的良馬被選走了,而不是說沒有馬了。空,無。
【賞析】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這篇序文,從國家治理與人才的關系出發,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和人才的難得。而要獲得人才,就需要有識別人才的伯樂。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意思說:伯樂一走過冀北的原野,所有馬群中的良馬就都被選走了。
唐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四月,朝廷以烏重胤為河陽節度使。據《舊唐書》本傳稱,烏重胤愛惜人才,慧眼識珠,先后將石處士、溫處士羅致帳下,“當時名士,咸愿依之”。不久,洛陽一帶的名士便都歸附到了這位大帥的帳下。
當溫處士應烏重胤之邀欲赴河陽軍中時,韓愈寫了這篇序送行,將烏重胤比作伯樂,說他一走過冀北的原野,馬群中的良馬就都被他選走了,表達了對烏重胤注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欽佩之情。
溫處士名造,自幼酷愛讀書,因自負節概,隱居于洛陽。出仕后,歷官至御史中丞。興元軍叛亂,節度使李絳被殺,溫奉朝廷之命赴軍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罪魁禍首,鞏固了唐王朝的統治。因為有功,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見他確是一個有膽識、有才干的人,烏重胤視其為人才,也確有識人的眼力。
上一篇: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