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注釋】
選自唐·韓愈《師說》。
無貴無賤:不論高貴,還是卑賤。無,不論。
道:孔孟之道。
存:存在。
【賞析】
韓愈認為,人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因此應該從師學習。那么,向何人學習?何人可以為師呢?他在《師說》中對此作了明確回答: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意思說:不論高貴還是卑賤,不論年長還是年少,誰有道德學問,誰就可以做老師。
從師是為了學道、解惑,因此,知道“道”的人,能夠解惑的人,無論貴賤長幼,都可以做老師。為了說明這個道理,韓愈舉了不恥相師的幾件事:一是圣人不恥相師;二是士大夫之流為孩子求師;三是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而一些士大夫反而恥于相師,因此,他們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都不如。
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自己有“惑”,而別人能解惑,因此,圣人也需要向別人學習。孔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凡是在“道”與“業”方面勝過自己或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這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道理。而士大夫之流恥于以地位低下的人為師,恥于以年齡相近的人為師,違背了圣人的教誨,應該予以批判和鄙棄。由于作者內心充滿自信,立論充分,有說服力,因而語句之中蘊涵著一股撼人的氣勢,不容人不信服。
上一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