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注釋】
選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一作《報任安書》,任安字少卿。
固:本來。
鴻毛:大雁毛。鴻,大雁。
用:因。
之:死。
趨:趨向。
【賞析】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長篇書信。任安字少卿,滎陽人,與司馬遷友善。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由于卷入戾太子劉據案中,被漢武帝判處死刑。任安下獄前,司馬遷任中書謁者令,掌“領贊尚書,出入奏事”,所以任安要他“推賢進士”,為朝廷薦舉人才。而此前數年,司馬遷因李陵戰敗降敵一事獲罪下獄,受過“腐刑”,自認為不配做這種事。所以隔了很久才回了此信。在信中,司馬遷引古證今,抒發憤懣,表白了愿為自己的著述(指《史記》)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司馬遷說: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意思是:人本來就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這是因為死的趨向不同所致。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率兵與匈奴激戰,兵敗投降。在當時許多人看來,李陵不僅敗壞了李氏將門家風,也丟了大漢朝廷的面子。而司馬遷與眾人的看法相左。他認為,李陵的遭遇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于是挺身而出,說了一些公道話,為李陵辯護。實際上,李陵之敗,本為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貳師將軍李廣利所致,主要責任在李廣利。司馬遷希望漢武帝考慮李陵平日的為人及此次奮勇作戰的情況,略觀動靜,不要急于做出處理決定。但漢武帝以為司馬遷之言中傷了李廣利,將其下到獄中。
按當時律法,司馬遷面臨三種選擇:一是伏法受誅,二是拿錢免死,三是甘受“腐刑”。司馬遷官小無錢,無法用錢贖死,因此要么去死,要么甘受“腐刑”。當時司馬遷正擬撰寫《史記》,他認為,人本來就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這是因為死的趨向不同所致。司馬遷不愿意死得“輕于鴻毛”,毫無意義。他要為自己的史學理想活下來,所以他“卒從吏議”,選擇了腐刑,忍受了人生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堅持活了下來。
此后,司馬遷以驚人的毅力,發憤著述,歷經14年之久,終于撰成我國第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史記》,將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演繹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上一篇: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