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月明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注釋】
選自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偃:仰臥。
冥然兀坐:默默地端坐。
珊珊:(露珠)明潔的樣子。
【賞析】
歸有光是明代中葉唐宋派古文的代表,他繼承唐、宋古文言之有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打破傳統(tǒng)古文的禁區(qū),把家庭瑣事也寫進文以載道的古文中去,較有新意。他的《項脊軒志》,就是圍繞“百年老屋”的變遷,憶及許多往事和親人,表達曾經(jīng)感動和滋養(yǎng)了自己的無私而平凡的親情。祖母的慈愛,母親的關愛,妻子的情愛,晚輩的天真無邪,看似信筆寫來,實則經(jīng)過精心的選擇和安排,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寄寓在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的記敘中。這樣的抒情散文,感情真切動人,受到許多人的贊賞: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月明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意思說:借來的書擺滿書架,我在這里或仰臥歌唱,或默默端坐,能聽到周圍的天籟之聲;院子里十分寂靜,偶爾小鳥來啄食,看見人,也不飛走。十五的晚上,月光照在墻上,桂樹的影子滿地,微風吹來,桂影慢慢移動,明潔而可愛。
本句圍繞“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書齋,記述了它修葺前后的情況。修葺前,十分破舊,漏雨:“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而且非常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然而,就是這樣一間小陋室,經(jīng)過添窗檢漏,種植花木之后,居然成為作者幽雅而有風致的小書齋了。
作者以一種動人心弦的清淡樸素,細膩地描繪了小書齋及其環(huán)境的幽美:“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月明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語言清新自然,情感細膩親切,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地透出景物的溫新可愛,看似平淡如水,卻蘊含著一股濃濃的詩情,恰如王錫爵所說:“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歸公墓志銘》)所以,清代散文家姚鼐推之為“太仆(指作者)最勝之文”,王世貞也稱譽其“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
上一篇: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