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注釋】
選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景:陽光。
不驚:平靜。
碧:水天一片綠色。
萬頃:廣闊無邊。形容湖面闊大。
錦鱗:魚的代稱。錦,形容魚的鱗片五光十色。
岸芷:岸上的香芷。
汀蘭:岸邊平處的香蘭。汀,岸邊平的地方。
郁郁:形容香氣很濃。
青青:茂盛的樣子。
浮光躍金:月光映在波動的湖面上泛出陣陣金光。
靜影沉璧:月亮的影子映在水里,靜靜的,像一塊白玉。
互答:互相唱和。
【賞析】
范仲淹善于在寫景中抒情,在議論中言志,他的《岳陽樓記》,就是一篇將議論、抒情、寫景熔于一爐的名篇,歷來以對景物準確精美的刻畫而著稱,盡管它并不是一篇純粹意義上的寫景文章。作者登樓覽物,觀景生情,借洞庭湖的自然景觀抒情,抒寫了自己遷謫異鄉(xiāng)的情懷,可說是景為情設,情為景生,情景契合無間的典范: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意思說:到了春風和煦、景色明媚的日子,湖面上波平浪靜,天光水色交相輝映,碧綠的湖水一望無際;沙灘上的白鷗,有的在飛翔,有的在一起棲息,水里的魚兒,五彩繽紛,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岸邊的芷草、沙洲的蘭花,香氣馥郁,青蔥一片。有時長空無云,澄碧如洗,明月千里,照耀湖面,金光閃動;而風平浪靜時,明月的倒影如一塊璧玉,靜靜地沉浸在水底;漁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這是作者對洞庭湖春天景色的描繪,也是文中最富詩意的一段描寫:一望無際的湖面上陽光普照,春意融融,水平如鏡,天光與水光交映生輝,湖水萬頃一碧。在這畫一般迷人的大自然中,湖面上,有沙鷗飛飛停停,湖水中,有魚兒自由地游弋。岸上的芷草蘭花,綠意盎然,幽香陣陣,一片生機勃勃。夜晚時分,月上中天,晴空萬里,明月朗照,微風拂過,水波微動,波光粼粼,金光閃耀,無風的時候,明月的倒影如一塊璧玉,靜靜地沉浸在水底,煞是可愛。此時此刻,漁歌之聲此起彼伏,往來應答,更平添了一種情態(tài)美。
這段文字,不僅詞彩明亮,意境優(yōu)美,而且善于在景物描繪中,將作者心中的那份喜悅和快感極富韻味地表達了出來,詩情濃濃,畫色明麗,給讀者帶來了多方面的美感享受。
晉代詩人陸機在《文賦》中曾說過:“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意思說,外界景物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人的思想情緒,秋風蕭瑟的景象會令人平添哀愁,春光明媚的景象會使人產(chǎn)生喜悅。所以,洞庭湖有如此美麗壯觀的春景,面對它的遷客騷人們,能不感受到它的博大靜美而心情快暢,引起一種“其喜洋洋”的感覺么!
就一般遷客騷人而言,這種隨物而喜的“覽物之情”,固然是一種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文人墨客借機宣泄,感念人生仕途的一種牢騷。但是,對于政治家兼文學家的范仲淹來說,就不是這樣了。范仲淹已經(jīng)超越了隨物悲喜的階段,上升到了一種更高的境界,即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階段,而能將憂國、憂民、憂君作為自己人生的志向和理想。因此,對隨物悲喜持否定的態(tài)度,并以博大寬仁的胸襟,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宣言,表現(xiàn)出一個力行改革的政治家所應有的胸懷氣度和高尚情懷,令人后世萬代無限景仰。
在語言藝術上,“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句式,整齊優(yōu)美,對偶自然,聲調(diào)鏗鏘,抑揚頓挫,極富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讀來流暢自然,云霞滿紙,美不勝收,極易引起讀者心中美的共鳴。
上一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