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貴于有詩。
【注釋】
選自清·王夫之《姜齋詩話·詩譯》。
涯:邊際,邊沿。
遇:接觸,觸發。
【賞析】
王夫之認為,文學欣賞活動是一個十分復雜并因人而異的現象,同一部作品,同一首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體會和審美感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和不同的情感狀態下,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感受,也就是說,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在作品的欣賞活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貴于有詩。”
意思說:作者創作藝術形象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情感,讀者因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同、情感不同,會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人的情感漫無邊際,但各人的情感因不同遭遇的觸動,會寫出不同特色的作品來,這對于詩歌創作尤為重要。
作者認為,詩人通過創作的藝術形象體現一定的思想傾向和特定的主旨。但作品完成后,欣賞者總是結合自己的感情、認識、審美理想去解讀藝術形象,從自己的愛好需要和當時的心情出發去接受作品某一方面的影響。甚至有很多欣賞者,不受作者思想意圖的束縛,完全按自己的思想認識來理解作品形象,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去豐富和充實作品形象。這個時候,欣賞者可以馳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作品形象中加入自己的寄托,而這類寄托并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欣賞者往往能夠得到比原形象更多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而且,由于欣賞者和作者思想認識、藝術趣味的差異,創作者和欣賞者對一部作品所側重的角度往往有較大的差異。比如對《詩經·關雎》篇的解釋,毛詩認為是贊美“后妃之德”,齊、魯、韓三家詩認為是諷刺周康王戀于女聲,不理朝政,以致造成政治腐敗,禍害國家。這兩種說法各異,卻都不是《關雎》篇的本意。實際上,《關雎》是一首以雎鳩和鳴起興,描寫男子熱切思戀女子的愛情詩。所以,王夫之說,作者“用一致之思”,欣賞者卻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去體會作品的意義,“各以其情而自得”,得到不同的思想認識、主題領會、情感陶冶和審美體驗。
不僅如此,欣賞者的情是多種多樣、復雜變化的,在不同場合、不同境遇下,其情也各不相同,所以同樣一篇作品,在不同讀者那里認識不一樣,在同一讀者那里,因其思想情感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體會和認識。這就是作者講的“人情之游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的含義。所以,文學作品雖然是某一個特定時期的產物,卻可以為不同時代的讀者所接受、所欣賞,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上一篇: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