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韓嬰《韓詩外傳》記載:魏文侯問狐卷子說:父親賢明能依賴嗎?回答說:不能。兒子賢明能依賴嗎?回答說:不能。哥哥賢明能依賴嗎?回答說:不能。弟弟賢明能依賴嗎?回答說:不能。臣賢明能依賴嗎?回答說:不能。魏文侯變了險色,生氣地說:我問你的這五種人,你都說不能依賴,那是為什么?回答說:父親賢明超不過堯,可是堯的兒子丹朱被放逐了。兒子賢明超不過舜,可是舜的父親瞽瞍被拘禁了。哥哥賢明超不過舜,可是舜的弟弟被放逐了。弟弟賢明超不過周公,可是周公的哥哥管叔被殺了。臣賢明超不過湯和武王,可是湯的君王桀、武王的君王紂都被討伐了。“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從身始,人何可恃乎?”
本段大意:想治國先修身,不能依賴別人。望人:期望于人。恃人:依仗別人。本條大意:期望別人的人,別人不會到來。依賴別人的人,自己不會久長。意思是干什么事,都要靠自己。
上一篇:《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于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訾于民.》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