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德名言大全·誠實是道德的反光鏡》的名人名言
人間只有忠信的人,能夠保守秘密。
〔阿拉伯〕 《一千零一夜》
世間一切虛偽,正像過眼煙云,只有真理才是處世接物的根據。虛偽的黑暗,必為真理的光輝所消滅。
〔阿拉伯〕 《一千零一夜》
世界上沒有比說真心話更困難的事了,但也沒有比阿諛奉承更容易的事了。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忠誠是通向榮譽之路。
〔法〕左拉《盧貢大人》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喬叟《喬叟文集》
表里如一;恪守本分; 無欺無詐; 正人君子為人處世應該這樣。
〔英〕 簡·奧斯丁《愛瑪》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春秋)孔丘《論語·顏淵》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孔丘《論語·學而》
小利害信,小怒傷義。
(春秋)管仲 《管子·問》
誠信者,天下之法也。
(春秋)管仲《管子·樞言》
忠信者,交之慶也。
(春秋) 管仲《管子·戒》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三章》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戰國)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戰國)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
信信,信也; 疑疑,亦信也。
(戰國)荀況《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戰國)荀況《荀子·修身》
志不強者志不達; 言不信者行不果。
(戰國)墨翟《墨子·修身》
巧詐不如拙誠。
(戰國)韓非《韓非子·說林上》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戰國)莊周《莊子·漁夫》
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詭譎,此亂道之根也。
(漢)王符《潛夫論·務本》
高論而相欺,不若忠論而誠實。
(漢) 王符《潛夫論》
精誠所如,金石為開。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至誠則金石為開。
(漢)劉歆《西京雜記》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
(漢) 劉向 《說苑·說叢》
忠無不報,信不見疑。
(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口惠之人鮮信。
(漢) 韓嬰《韓詩外傳》
誠無垢,思無辱。
(漢) 劉向 《說苑·敬慎》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晉)揚泉《物理論》
天行不信,則不能成歲,地行不信,則草木不大。
(唐)武則天《臣軌下·誠信章》
養其心莫善于誠。
(唐)魏征《群書治要:休論》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貞。
(唐)柳宗元《韋道安》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 白居易 《天可度》
不如鄙性好誠實,退無所議進不諛。
(宋)劉過《寄竹隱先生孫應時》
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宋)楊時《二程粹言·論學篇》
惟篤實可以當大事。
(宋)楊時《二程粹言·論事篇》
多權者害誠;好功者害義。
(宋)楊時《二程粹言·人物篇》
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
(明)呂坤《呻吟語·誠實》
大丈夫以信義為重。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間。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有敗詐,無敗誠。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
矢信矢忠,始終不渝。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
用誠心愈多,用手段愈少。
惲代英《社會性之修養》
天下未有不恒而能成,不信而能得人信者。
惲代英《來鴻去燕錄·致嘯虎書》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序及按語》
無信不立,寧得謂人?食言而肥,何以為國?
蔡鍔《與唐繼堯等計表通電》
破壞水堤的是腐朽樹根,破壞友誼的是言而無信。
《中國諺語》
上一篇:關于《品德·誠實》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友情名言大全·諍友如鏡》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