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史記·曹相國世家》記載:劉邦建立漢王朝后,蕭何為相國,他制訂了國家的法律制度。蕭何死后,曹參(shēn)為相國。他整天飲酒,不談國事。當時劉邦已死,惠帝繼位。惠帝對曹參的兒子曹窋(zhú)說:你得便問一問你父親為什么不管國事,是不是看我年輕。但不要說是我要你問的。誰知曹窋一問,竟被曹參打了一頓板子。后來惠帝責問曹參。曹參說:您自以為比高帝(劉邦)能力如何?惠帝說:遠遠不如。又問:您看我比蕭何能力如何?惠帝說:似乎也差些。曹參說:既然如此,高帝定天下,蕭何定法,我們謹守勿失,也就是了。后百姓歌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
本段寫曹參認為惠帝不如高帝,自己不如蕭何。他們過去制定的,今天謹守勿失就可以了。顜:jiǎng,直。本條兩句大意:蕭何制訂法律制度,嚴謹畫一;曹參代任相國,謹守前人之法而不失誤。后指一切制度法令,完全照用前人的。
成語:蕭規曹隨。
上一篇:《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