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怠:懈怠。理家勤奮,就能興盛,懶惰則會衰敗;治國勤奮,國家就能安定,懈怠則會大亂。指理家和治國都必須勤奮。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勤勞》:“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強,惰則敗。”
【例】治家和治國范圍不同,道理是一樣的。“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同樣,一個單位、一個企業(yè)要想興旺發(fā)達,就要求每個職工都有一種敬業(yè)精神,奮斗拼搏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劉軍《勤則興,懶則衰》)
上一篇:《害馬去,群畜寧;稂莠鋤,嘉禾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