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儉樸,是德行之首;奢侈,是惡行之最。《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例】古人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我們都知道,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證明,凡道德高尚而正直的必會節儉,而相反就會向腐敗接近。在堅持以德治院過程中,如何把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結合起來,不僅關系到自己如何去做,而且關系到這種勝利之本能否被發揚光大,對于檢察官來說,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實質是牢固樹立堅持馬列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吳慶海《堅持以德治院是強化隊伍建設的根本》)
上一篇:《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