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樂。為之樂矣,奚待賢者?雖不肖者猶若勸之。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雖賢者猶不能久。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呂氏春秋·誣徒》,啟發誘導類名言句子
從人的心理特點來看,不喜歡他所不安心的事物,也就不能從他不喜歡的事物中有所得益。做事感到快樂,哪里用得著賢良的人去幫助? 即使不好的人也會努力從事。做事而感到痛苦,哪里用得著不好的人? 即使是賢良之人也不能夠長久。從人之常情去考慮,就會得出勉勵人們學習的道理。
《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樂。為之樂矣,奚待賢者?雖不肖者猶若勸之。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雖賢者猶不能久。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呂氏春秋·誣徒》,啟發誘導類名言句子
從人的心理特點來看,不喜歡他所不安心的事物,也就不能從他不喜歡的事物中有所得益。做事感到快樂,哪里用得著賢良的人去幫助? 即使不好的人也會努力從事。做事而感到痛苦,哪里用得著不好的人? 即使是賢良之人也不能夠長久。從人之常情去考慮,就會得出勉勵人們學習的道理。
上一篇:《凡說者,兌(悅)之也,非說之也……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zhui墜)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jin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說者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