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語出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曰:“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畢竟:到底。這兩句詞的意思是:青山雖然能遮斷人們北望長安的視線,卻遮不住浩蕩的長江之水,江水到底要向東奔流而去。這不僅寫出了青山屹立、大江東去的壯麗景色,而且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表現了詩人收復河山、統一國土的必勝信念,蘊含著客觀趨勢不可抗阻的哲理。周濟說:“借水怨山。”(《宋四家詞選》)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詞來說明大勢所趨,不可抗拒。
例如
①盡管不時還有些許寒意,我們堅信時代的潮水,“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盡管詩歌在發展中還存在這樣那樣問題,我們堅信它會“更上一層樓”!(摘自阿紅《關于新詩的一次民意測驗》)
②是呵,“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滔滔的臺灣海峽上終將鋪成一條通往故鄉之路,一條金燦燦的統一之路。堅信這一天是不會遙遠的。(摘自蓬生《望斷故鄉路》)
③歷史常常是于無字處見精神的,它從遙遠的過去走來,又向遙遠的未來走去,它的軌跡曲折跌宕,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它的朝向永遠是指著前方的。(摘自黑瑛《關中道情·印滿歷史轍印的土地》)
④上世紀90年代底,我曾多次或溯水或順流經過長江三峽,與所有游三峽的人一樣,每次經過這里都被這自然的神奇而折服。心中不禁升起“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豪情。(摘自張連友《天地有大美》)
⑤這就好比水向東流,雖然會經歷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甚至不乏山擋道、溝斷路,但最終都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摘自張保振《勤有道 事竟成》)
上一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下一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