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人民·官員的名人名言大全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易傳·乾》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尚書·大禹謨》
論賢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
——《管子·五輔》
君之所審者三: 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位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管子·立政》
授有德則國安。
——《管子·牧民》
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時: 態勢,形勢;置: 安排)
——《管子·牧民》
從重不為進,從輕不為退。
——《晏子春秋·問下三十》
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墨子·親士》
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墨子·親士》
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墨子·親士》
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墨子·尚賢上》
尚賢者,政之本也。
——《墨子·尚賢上》
賢能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
——《墨子·尚賢上》
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
——《荀子·王制》
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呂氏春秋·貴公》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
——《韓非子·定法》
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得賢則昌,失賢則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賞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西漢]《黃石公三略·上略》
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吏之不善,君之過也。
——[西漢]賈誼《新書·大政上》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史記·魏世家》
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亂,事起而不廢。
——[西漢]桓寬《鹽鐵論·刺復》
國有賢士而不用,非士之過,有國者之恥。
——[西漢]桓寬《鹽鐵論·國病》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
——[西漢]劉向《說苑·政理》
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
——[東漢]王符《潛夫論·忠貴》
治世不得真賢,譬猶治疾不得真藥也。
——[東漢]王符《潛夫論·思賢》
疾者身之病,亂者國之病也。身之病,待醫而愈;國之亂,待賢而治。
——[東漢]王符《潛夫論·思賢》
人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東漢]王符《潛夫論·思賢》
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
——《漢書·文帝紀》
違上順道,謂之忠臣;違道順上,謂之諛臣。
——[東漢]荀悅《申鑒·雜言上》
茍得其人,雖仇必舉;茍非其人,雖親不授。
——《三國志·蜀書·許靖傳》
求賢如饑渴,受諫而不厭。
——《三國志·吳書·張紘傳》
明君不能畜無用之臣,慈父不能愛無用之子。
——[唐]王勃《上百里昌言疏》
官得其人,則提綱而網目張,振領而毛裘舉。
——[唐]陸長源《上宰相書》
宰相所職系天下。天下安危,宰相之能與否可見。
——[唐]韓愈《贈太傅董公行狀》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 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唐]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唐]劉肅《大唐新語》
繕性必先繕身心,理人必先理官吏。
——[唐]竇公衡《山陰述》
天下之政,非賢不理;天下之業,非賢不成。
——[唐]陳文昂《重任賢科》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新進之士喜勇銳,老成之人多持重。
——[宋]歐陽修《為君難論下》
以不學之人,而居不甚惜之官,其視民如草芥也固宜。
——[宋]蘇洵《上皇帝書》
今之所患大臣好名而懼謗。好名則多樹私恩,懼謗則執法不堅。
——[宋]蘇洵《上韓樞密書》
求才貴廣,考課貴精。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德宗貞元八年》
官當授賢才有功者。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高祖武德五年》
忠直敢言之臣,國家之至寶也。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集·留呂海等札子》
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
——[宋]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合天下之眾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
——[宋]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
——[宋]王安石《材論》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
——[宋]王安石《興賢》
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
——[宋]陸游《春日雜興》
用于國有節,取于民有制。
——[宋]蘇軾《葉嘉傳》
因材任人,國之大柄;考績進秩,吏之常法。
——[宋]蘇轍《梁燾轉朝奉大夫》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愛百姓如妻子。
——[宋]呂本中《官箴》
凡吏為長難,為貳亦難,為參佐尤難。
——[元]劉敏中《中庵集·知事杜君西歸贈行序》
能吏之政久則民信。信則服而百事舉;其弗能者久則民玩,玩則弛而百事廢。
——[元]蒲道源《閑居叢稿·送錄事司抄宣差序》
不欺君,不瀆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明]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
變民風易,變士風難;變士風易,變仕風難。仕風變,天下治矣!
——[明]呂坤《呻吟語·治道》
居官只一個快性,自家討了多少便宜,左右省了多少負累,百姓省了多少勞費。
——[明]呂坤《呻吟語·治道》
才說做官好,便不是做好官的人。
——[明]呂坤《呻吟語·治道》
用之當,則一人能周數人之用;用之不當,則數人不能成一人之功。
——[明]莊元臣《叔苴子內篇》
當官臨事,切戒躁急,躁急,則先自處于不暇,何暇治事。
——[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只求做官,決不能為好官。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
為人要誠實,存心要謹慎,學術要醇正,品行要端方,操守要清廉,任事要勤敏,此居官之急務也。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
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清]王丹林《雜興》
居官之法,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
——[清]陳宏謀《從政遺規》
憂國如家,能斷大事,患未至則思防之,奸未進則思遏之,日夜詢求天下之賢才,察其文武韜略,緩急需人,則以告于其主而任之,是社稷之臣也。
——[清]王柏心《君臣篇》
居官一日,則行一日好事。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在家不知有官,方能守分;在官不知有家,方能盡分。
——[清]金蘭生《格言聯璧·從政》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清]金蘭生《格言聯璧·從政》
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國民的公仆,必須十分稱職,方可任用。
——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
總統不過國民公仆,當守憲法,從輿論。
——孫中山《復譚人鳳及民立報館電》
凡百官吏于就職,必發誓奉公守法,不取賄賂;以后有違誓者,必盡法懲治之。
——孫中山《與<字林西報>記者的談話》
茍在上者多行不義,而居下者守正不阿,貴族專尚詐虞,而平民獨崇廉恥,則下民將益為官長所欺詐所魚肉矣。
——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
吏者治事者也,吏不治事,即當屏黜,豈待擾民哉?
——梁啟超《論湖南應辦之事》
身居高位而不能為人民謀福利者, 非第虛榮不足以持久, 而惡名且將傳遺于無窮。
——馮玉祥《國事芻言》
沒有經過精密調查而無知妄說的人,不當權就淆亂聽聞,當權就要斷送事業。
——謝覺哉《一得書·筆記摘要》
骨頭生若鐵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寬。要作主人不作客,甘為民仆恥為官。
——董必武《祝朱總司令六秩榮壽》
把親戚朋友看得輕,把國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
——張君勱《立國之道》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居視其所安,達視其所奉,富視其所與,窮視其所為, 貧視其所取, 然后乃能知賢否。
——湯用彤《讀<人物志>》
一生無我想,盡瘁為人民。
——胡厥文《痛哭周總理逝世》
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里人的好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
——朱自清《論自己》
如果一個地區或企業充斥著浪費國家財力,不懂得愛惜人民的時間,又不善于抓住機遇的官僚,怎么能領導人民走上富裕之路呢?
——舒展《時間貴于金錢》
好干部與老好人的區別就在于: 一個為公,與世有爭;一個為私,與世無爭。
——舒展《論老好人》
好干部也用權,也有靈活性,但絕不拿原則作交易。
——舒展《論老好人》
臣僚不和,好比是一條毒蛇,會把國家的心臟給啃掉。
——[英國]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參謀長、辦公室主任及秘書必須適應上司的工作方式和思維節奏。有時,上司有晦澀、難懂的措辭表達思想。這就需要作解釋…… 有時,上司的思想僅有幾條方向性的指示,幾道剎那間照亮黑暗前程的閃光。參謀長應從這幾條方針中,得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法國]安德烈·莫洛亞《生活的藝術》
造福于國家的人,恐怕沒有一個不因此而犧牲一些無關宏旨的道德。
——[美國]西·史密斯,轉引自霍蘭夫人《回憶錄》
公眾的信任不能隨便托付給人,除非這個人首先證實自己能勝任而且適合從事這項工作。
——[英國]馬·亨利《評論文集·蒂英西》
一切公共精神都意在謀權掌政,可一旦大權在握,公共精神就不復存在;就像熱愛空氣和天空的耐寒植物,在野外時生長茂盛,一搬入室內就會嗚呼哀哉一樣。
——[英國]托·穆爾《墮落與偏執》
什么樣的人才配就任公職呢? 只有把政治機構看成是公眾信托所的人。
——[英國]休伊特1883年5月24日在布魯克林大橋落成儀式上的演說
公職是公眾的信托所,它的全部權力和機會都應用來為人民辦事,就像公款應當用于公共福利一樣。
——[美國]多·布·伊頓《政黨分贓制與文官制改革》
政府官員是公仆,他們執行著人民制定的法律。
——[美國]斯·克利夫蘭《接受紐約州州長提名的信》
最高政治指揮部里的個人意見和品質也許會給大家招致災難,也許會給大家造福。
——[美國]胡克《歷史中的英雄》
上一篇:關于民族宗教·宗教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文化藝術·審美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