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五更課婦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出自哪里,《城外五更課婦子,城中日高人未起》什么意思,《城外五更課婦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原文出處,《城外五更課婦子,城中日高人未起》賞析。
【出處】 清·易佩紳《城外謠》
【鑒賞】 這是一首歌謠體的七言詩。詩以城里與城外的作息飲食相對比,反映了清朝政府的黑暗統治下,城鄉之間的差別,官與民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城外五更課婦子,城中日高人未起。” 描寫清政府連年征兵,農村的丁壯都抽去當兵了,只剩下老人、婦女、兒童,辛苦地耕種農田。城中的人,大部分是滿清貴族和經商的人。城外的婦孺,天才五更就辛勤地去種地,為的是要交官府的捐稅,而城內的官吏、富人在太陽已升起老高了還未起床。“城外煮糜和草根,城中列肴厭雞豚。” 寫城外的農人臉朝黃土背朝天,起五更睡半夜,辛苦種得的糧食都讓官府搜刮去了,自己煮稀粥還要加上草根野菜,而城內的酒筵上還嫌雞鴨魚肉太油膩要吃山珍海味。“城中城外遠相去,何況高官與黎庶!” 這兩句是說城里城外有這么大的差距,更不要說當大官的與百姓的差距了,將是更大,城鄉之間,官民之間的差別,是歷來的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城里人的奢侈,是城外人辛苦的勞作提供的,城外人的貧窮是城里人的剝削造成的。官府靠權勢,利用手中的專政工具,任意派捐款,搜刮搶掠農民的勞動成果。商人則靠投機,心黑剝削農民,把平民百姓的錢賺人自己的腰包而富起來。
【原詩】 城外五更課婦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城外煮糜和草根,城中列肴厭雞豚。城中城外遠相去,何況高官與黎庶!
上一篇:《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多少往來名利客,滿身塵土拜盧生》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