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原道》:韓愈在追述“道”的根源時,說:周道衰微,孔子死后,詩書被秦燒了。漢用黃老學說,魏晉梁隋時盛行佛教。他們所講的仁義道德,有的是楊朱的學說,有的是墨子的學說,有的是道家的學說,有的是佛家的學說。相信那一家,必然要排斥這一家?!叭胝咧髦?,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入者:指所相信的學派。主之:以他為主人。意思是聽從他。出者:指不相信的學派。奴之:以他為奴仆。意思是排斥他。附之:附和他。污之:詆毀他。這幾句的本義是:在學派的爭議上,以所信仰的為主,以所排斥的為奴。崇拜所信仰的,詆毀所排斥的。后“入主出奴”成為派別上的成見。
成語:入主出奴。
上一篇:《入境而問禁.》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