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泰伯》:“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
能:有才能。多:知識多。這是曾子教人要勤學,要能虛心下問的話。本條兩句。有能的有時要向無能的求教,知識多的有時要向知識少的求教。意思是:再高明的人,總也有不會、不懂的東西。要人們不恥下問。
同義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參看各條。
《論語·泰伯》:“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
能:有才能。多:知識多。這是曾子教人要勤學,要能虛心下問的話。本條兩句。有能的有時要向無能的求教,知識多的有時要向知識少的求教。意思是:再高明的人,總也有不會、不懂的東西。要人們不恥下問。
同義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參看各條。
上一篇:《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