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目短于自見,故借鏡以觀形;發拙于自理,必假櫛以修束;心暗于自照,則假言以策行。面之所以形,明鏡之力也;發之所以理,玄櫛之功也;行之所以策,善言之益也。鏡櫛理形,其惠輕也;善言成德,其惠重也。人皆悅鏡之明己形,而不慕士之明己心;人皆欲櫛之理其發,不愿善言之理其情,是棄重德而采輕功,不亦倒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北齊·劉晝 《劉子·貴言》,反躬自省類名言句子
人在自己看自己的時候, 目光就顯得短淺, 因此要借助鏡子來看看自己的形象。 自己整理頭發很笨拙, 一定要借梳子來整理梳扎起來; 思想上的問題自己照看不清楚、 就借別人的勸說來鞭策自己的行動。 面容所以能表現出來, 是明鏡的作用; 頭發所以整理起來, 是黑梳子的功勞; 行動所以受到督促, 是良言帶來的好處。 鏡子和梳子用來整理形貌, 它的利惠還是很輕微的; 有益的言語培養成就德行, 這恩惠是很厚重的。 人們都為鏡子能明晰地照見自己的形象而高興, 而不愛慕君子明察自己的心意; 都想用梳子理理頭發, 不愿意用好話來整治自己的表現。 這是丟棄了厚重的德行而只取輕微的功勞, 不是弄顛倒了嗎?
上一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二十已后,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天,自憐無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