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度臣》原文與賞析
無數以度其臣者,必以其眾人之口斷之。眾之所譽,從而悅之;眾之所非,從而憎之。故為人臣者,破家殘[[!GFEF4]],內構黨與、外接巷族以為譽,從陰約結以相固也,虛相與爵祿以相勸也,曰:“與我者將利之,不與我者將害之。”眾貪其利,劫其威:“彼誠喜,則能利己;忌怒,則能害己。”眾歸而民留之,以譽盈于國,發聞于主。主不能理其情,因以為賢。(《韓非子·說疑》)
【注釋】數:通“術”,方法。度:測量,考察。[[!GFDB1]](suì):財物。接:勾結。巷族:有權勢的地方勢力。與:贊同,順從。劫:脅迫。留:通“流”,指被裹挾。發聞:上達。
【譯文】君主如果沒有一套好的辦法來衡量自己的臣下,就必然會根據眾人的評論來判斷臣下的優劣。對于人們所吹捧的人,君主就喜歡他;對于人們所批評的人,君主就厭惡他。這樣,做臣下的就會不惜耗費家產,在朝廷內拉幫結伙,在朝廷外勾結地方勢力,以便取得贊譽,暗地里訂立盟約來抱成一團,又憑空給黨羽封官許愿來鼓勵他們,威脅說:“贊成我的,我就給他好處;不贊成我的,我就要迫害他。”而人們貪圖他給的好處,被他的威勢所脅迫,心想:他如果真的高興,就會給自己好處;如果他氣恨惱怒,就可能殘害自己。因此,眾人都歸服他,民眾也向他靠攏,結果一片贊美之聲傳遍全國,一直傳到君主耳朵里。君主不能夠分辨真實情況,因而就認為他是賢能的人。
【評說】凡事沒有主見或放棄主見,只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就可能受到蒙蔽或欺騙,被人利用。凡事有主見不等于固執己見,一己之見是出于自己經驗的觀念,有主見則是一種順應客觀規律的智慧。被觀念主宰著的人思緒混亂,前后不一;由智慧做主宰的人思路清晰,高瞻遠矚。
上一篇:《以戰止戰,雖戰可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