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盡迷》原文與賞析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cuò)者焉①。
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術(shù)藝,將能已乎? 汝奚不訪焉?”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癥。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 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覺者。且一身之迷不足以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以傾一鄉(xiāng),一鄉(xiāng)之迷不足以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以傾天下。天下盡迷,孰傾之哉? 向使天下之人其心盡如汝子,汝則反迷矣。哀樂、聲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況魯之君子迷之尤者,焉能解人之迷哉?”②(《列子·周穆王》)
【注釋】 ①迷罔之疾:性情迷亂的病。饗(xiǎng):享。朽:臭(chòu)。②魯:魯國,鄒、魯是儒家的發(fā)祥地和儒學(xué)的所在地。道家反對儒學(xué),因此在此有諷刺意義。將:抑或。已:結(jié)束,治愈。臭(xiù)味:氣味。
【譯文】 秦國逢氏有個(gè)兒子,年少時(shí)很聰明,待長大成人了卻患了性情迷亂的病:聽歌以為哭、看白以為黑、聞香以為臭、嘗甜以為苦、做錯(cuò)了以為對;在心理、思想上,天地上下、南北東西、水火、冷熱,沒有不顛倒的。一位姓楊的先生告訴逢氏:“魯國的君子多儒術(shù),或許能夠治愈你兒子的病。你為何不去拜訪一下呢?”逢氏在去魯國的途中,經(jīng)過陳國,遇見了道家鼻祖老聃。老子說:“你怎么知道你兒子的迷亂是一種病呢? 當(dāng)今,天下的人都在是非上迷惑錯(cuò)亂,在利害上昏聵糊涂。同一種病的人多了,就沒有覺察的人了。況且一個(gè)人迷亂了,不足以讓全家傾覆;一家人迷亂,不足以讓全鄉(xiāng)傾覆;一鄉(xiāng)人迷亂,不足以讓全國傾覆;一國人迷亂,不足以讓天下傾覆。天下人都迷亂了,還傾覆誰呢? 假使先前天下人的心都像你兒子的那樣,那么你現(xiàn)在反倒成了迷亂的了。哀樂、聲色、氣味、是非,誰能知其真呢? 我的這番話也未必不迷亂,而魯國的君子迷亂得更很,他們怎么能夠救治別人的迷亂癥呢?”
【感悟】 眾人皆迷,唯我獨(dú)醒。
那你就痛苦了。但是時(shí)代需要這種思想上痛苦的人。
上一篇:《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