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原文與賞析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六韜》共六卷,計六十篇,是現存早期古代兵書中文字最多、內容最為豐富的一種,久負盛名,影響較大。
《六韜》中的六卷各有側重,內容廣泛,不僅僅講軍事,它涉及治理國家與選拔人才的方針與原則;軍事不僅講戰略戰術,還涉及武器裝備與各兵種訓練等內容。《六韜》采用姜太公與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是先秦兵家中頗有特色和價值的集大成之作。《齊太公世家》說:“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國外也有深遠影響,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關于《六韜》的作者、成書年代及該書的真偽,歷史上爭議頗多。《隋書·經籍志》注云:“周文王師姜望撰。”姜望,又稱呂望,字子牙(一說字尚),俗稱姜太公、姜子牙,為西周開國功臣、齊國始祖。宋代以來,基本上否定該書為呂望所作,認為是漢以后人偽托所為。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簡,其中有《六韜》殘簡54枚,說明它在西漢前已流傳于世,而非漢以后人偽托。當今學者大多認定《六韜》成書于戰國后期,所以其當然就不是姜太公所作,而是戰國人托其名撰成。
上一篇:《乾坤大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司馬法》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