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李嘉誠的成功之道在于,他不僅在艱難的條件下善于思考求變,在事業(yè)發(fā)展順利的時候也能夠居安思危,不安現(xiàn)狀,不斷變革和進取。
20世紀50年代中期,香港工業(yè)發(fā)展迅猛,工業(yè)制品不斷涌向國外,在當時的國際市場上造成了一定影響。隨著香港經(jīng)濟的日益繁榮,在港九市區(qū)邊沿及新界的新工業(yè)區(qū),各種小工廠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冒了出來,到處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忙景象。
長江塑膠廠同樣不甘落后,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李嘉誠在生產(chǎn)過程中嚴把質(zhì)量關,真正做到了質(zhì)量第一、信譽至上。在他和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長江塑膠廠在當時的商業(yè)界樹立了良好的企業(yè)形象,有著很好的口碑。李嘉誠的生意做起來也更順手,銀行不斷放寬對他的貸款限額;原料商許可他賒購原料;客戶樂意接受他的產(chǎn)品,派送大筆訂單給他。
雖然此時的長江塑膠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然而李嘉誠并沒有安下心來。他知道上次的危機就是在春風得意時發(fā)生的,愈在這個時候,愈應該居安思危,行事小心。于是,他靜下心來,思考和謀劃著長江塑膠廠的未來。
在當時,香港的塑膠廠及玩具廠已增至300多家,長江廠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家。在同行業(yè)中,長江廠也只是步人后塵,并沒有任何特色。另外,同別的廠家相比,長江廠生產(chǎn)的塑料玩具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幾乎是大同小異,不同之處只是在款式上有細微的變化而已。
李嘉誠認識到,如果安于現(xiàn)狀,在激烈的競爭中肯定不能夠取得絕對優(yōu)勢,長江塑膠廠就不能夠長期穩(wěn)定地發(fā)展下去,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險。為了長江塑膠廠的發(fā)展,李嘉誠開始尋找新的商機。
一天夜里,他像往常一樣翻閱著雜志,從手中英文版《塑膠》雜志中他看到了一則令他興奮的消息:在意大利,一家公司開發(fā)出了利用塑膠原料制成的塑膠花,即將成批生產(chǎn),并推向歐美市場。
這條消息來得很及時,它打動了李嘉誠的心,照亮了李嘉誠要走的路。他頓時興奮了起來,開始了新的思索。
經(jīng)過整晚的思考,他總結出一個結論——要想從塑膠花中獲得最大利潤,必須在同行中搶先一步占領市場。第二天清早,李嘉誠就早早起床,他跑遍了港島各地,對香港的塑膠市場做了一次全面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讓李嘉誠更加興奮。因為,在香港還沒有哪家商店銷售塑膠花。港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也會喜歡美化家庭環(huán)境,也需要塑膠花。香港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如果能夠率先將其開發(fā),就會帶來豐厚的經(jīng)濟利潤。
李嘉誠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他立即開始行動,為搶占塑膠花市場打基礎。李嘉誠豐富的知識在指引著自己,他決定到意大利去學習塑膠花的生產(chǎn)流程,考察塑膠花的銷售市場。1957年春,李嘉誠迅速辦好了趕往意大利的旅游簽證,懷著美好的希望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班機。
李嘉誠一下飛機,便找了一家小旅館住下來。他的心里只有爭奇斗妍的塑膠花,于是他顧不上休息,急不可耐地去尋訪雜志上的那家工廠地址。工夫不負有心人,李嘉誠經(jīng)過兩天的找尋,終于找到了這家工廠。
當他打算進廠門時,心里卻猶豫了。李嘉誠知道,一般的廠家素來把新產(chǎn)品技術視為機密,不肯輕泄于人。如何才能夠從這個廠家將技術弄到手呢?
既然不遠千里來到了這里,就要抱有一種志在必得的決心。李嘉誠經(jīng)過一番思考后,以香港經(jīng)銷商的身份,跨入了這家工廠的大門。他很有禮貌地告訴接待者,自己準備在香港推銷該廠的塑膠花。李嘉誠在公司職員的陪同下,來到了公司專為客戶介紹產(chǎn)品的陳列室。在這個陳列室里,李嘉誠看到了琳瑯滿目的塑膠花,他興奮不已,恨不得多長上幾雙眼睛。李嘉誠徜徉在塑膠花的海洋里,他一面拿著花束仔細端詳,一面向公司職員請教有關塑膠花的知識。
為了能夠盡快學到這些知識,李嘉誠首先去當?shù)貓D書館查找這方面的資料,可是他在圖書館里看到的資料與他在香港看過的大同小異,他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此時的李嘉誠坐立不安,心中充滿矛盾。廠里本來就很忙,他放下廠里的事務,帶著希望遠道趕來,可是現(xiàn)在自己滿心期待的目的卻沒有達到。如果此時兩手空空地回去,既不能夠向全廠職工有個好的交代,又不能讓自己甘心。李嘉誠看著買回的塑膠花樣品,心中犯疑:難道真的要拿著這些塑膠花回去做擺設嗎?
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天,李嘉誠正帶著低落情緒在旅館里翻著報紙,突然眼前一亮,他在報紙上看到這家公司的下屬工廠招聘工人的廣告。機會來了,李嘉誠非常高興,準備去應聘。他按照報紙上的地址,很快找到了那個下屬工廠的位置。憑著已有的技術,李嘉誠要想應聘一個普通工人自然不在話下。
在異國工廠里,李嘉誠打的是最苦最累的工,他負責清除廢品廢料。雖然工作比較累,但對李嘉誠來說,這個工作實在是最好不過了。因為他能夠整天推著小車在廠區(qū)里的各個工段里走來走去,這樣一來,善于學習的李嘉誠不停地用雙眼在工廠里四處搜索,整個工廠的所有生產(chǎn)流程都被他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用自己的真誠和樸實刻意去結交一些朋友,那些在某一關鍵工序的熟練技術工人自然成了他專門的結交對象。在自我觀察和朋友的指導下,李嘉誠基本掌握了塑膠花的制造流程和工藝設計。
此時,李嘉誠的心情和當初要來意大利時的心情一樣,都是激動。不同的是,一種是強烈求知欲將會得到滿足的激動,一種是學到足夠的知識后將要滿載而歸的激動。
李嘉誠的目的終于達到了,他帶著幾大箱塑膠花樣品和資料,準備回國拓展自己的事業(yè)。臨行前,李嘉誠不忘調(diào)查市場。此時,意大利的塑膠花已全面推向市場,李嘉誠跑了許多花店,對塑膠花在意大利的銷售情況做了初步調(diào)查。他發(fā)現(xiàn),塑膠花市場前景正如他預想的那樣,的確十分廣闊。
李嘉誠馬不停蹄,立即趕回香港,在香港率先推出塑膠花,從而一舉占領了市場,長江塑膠廠由此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
智慧總結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失意的事情,所以,當不如意時要適應環(huán)境,遇到磨難時應能忍耐,在平安無事時要想到危難的來臨,這樣才能應對命運的捉弄。
上一篇:兄弟之失,懇切指正
下一篇:農(nóng)家子,苦學成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