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劭·鮑君神》注釋,意譯與解說
有于田得麏①者,其主未敢取也。商車十余乘,經澤中行,望見此麏著繩,因持去,念其不事,持一鮑魚②置其處。有頃其主往, 不見所得麏, 反見鮑魚, 澤中非人道路, 怪其如是, 大以為神。轉相告語, 治病求福, 多有效驗。因為起祀舍。眾巫數十,帷帳鐘鼓。方數百里,皆來禱祀,號鮑君神。其后數年, 鮑魚主來, 歷祠下尋問其故, 曰: “此我魚也, 當有何神?”上堂取之, 遂從此壞。
——《風俗通義》
【注釋】
①麏 (jun): 獸名。②鮑魚: 咸魚。
【意譯】
有個人在地里捉到了一只麏,沒敢把它帶回家,只把它拴在那里自己便走了。一會兒,十幾輛商車經過這片沼澤地,他們看見這只拴了繩的麏,趁此便將它牽了去,轉念想想這樣做又不妥,于是便在拴麏的地方放上一塊咸魚作為補償。過了一會兒,麏的主人來了,不見麏而見咸魚,心想,這沼澤地人跡罕至,麐轉眼間變成咸魚,豈非咄咄怪事,想來一定是神了。這件事很快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到咸魚這里治病求福,居然多有效應。于是,人們為咸魚蓋起了一座祀廟,數十名巫祝在這里拉起帷帳,敲起鐘鼓,方圓數百里地的百姓,都來這里祈禱祝福,尊咸魚為鮑君神。幾年后,咸魚的主人又到這里,尋問事情的原委,甚覺可笑,說:“這是我放的魚,哪兒是什么神?”他于是上堂拿起這條魚,揚長而去。祀廟自此被毀壞,人們再也不相信什么鮑君神了。
【解說】
一條擲在沼澤地上的咸魚,因為偶然的機遇,竟然被奉若神明。為了尊奉它,祀廟儼然,香火繚繞、鼓樂莊嚴,善男信女魚貫而來,磕頭如搗蒜。這是人類的弱點,也是人類的悲劇。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常被無常的命運所捉弄,于是,人們便覺冥冥中有一位神靈,它主宰著人類的禍福兇吉,而那些尋常之物,便充當了這樣的神靈。這一點,不惟古人,就是今天的現代青年,在深層意識中似還沒有完全抹去這些迷信的殘余。咸魚的主人故地重來,于是,騙局被戳穿,咸魚也從圣殿的寶座回到了凡塵。一條咸魚充當這樣的偶像,固然可悲,不過,咸魚還不是什么壞東西,至少可以食用。然而,是否還有著比咸魚更危險,比咸魚更卑下的帶著人面的東西呢?至今仍然故作尊嚴,正襟危坐,欣欣然接受著無知者的景仰呢?
【相關名言】
迷信是恐怖、軟弱、無知的產物。
——德國·腓特烈大帝
迷信是羸弱心靈的宗教。
——英國·伯克
上一篇:《管仲·駮象①虎疑》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蕭繹·鼻齆①熏香》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