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白齋主人·得丈人力》注釋,意譯與解說
有以岳丈之力,得中魁選①者,或作語嘲之曰:“孔門弟子入試,臨揭曉,先報子張②第十九,人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處。’又報子路③第十三,人曰:‘他粗人也中得高,全憑那一陣氣魄。’又報顏淵第十二,人曰:‘此圣門高足,屈了他些。’又報公冶長④第五,人駭曰:‘此子平日不見怎的,如何倒中正魁?’或曰:‘全得他丈人之力耳。’”
——《雅謔》
【注釋】
①魁選:首選,第一。明代科舉制以五經取士,其第一名稱“經魁”,五經之魁稱“五經魁”。②子張: 孔子門徒, 姓顓孫, 名師, 字子張。《論語》篇目“子張第十九。” ③子路:名由,姓仲,字子路,又字季路,也是孔子門徒,《論語》篇目“子路第十三”。④公冶長:姓公冶,名長,亦是孔子門徒。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她。《論語》篇目 “公冶長第五”。
【解說】
孔子向來被稱為“至圣先師”,而《論語》則一直被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但是,作者居然敢于在太歲頭上動土,他借《論語》的篇目次序,借孔子和公冶長的翁婿關系,編造了這樣一個寓言,如果讓那些落魄的書生讀了,實在是既解氣又解恨。憑借老丈人的勢力得中高魁,這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封建宗法社會里,是司空見慣的,以致使許多人已經見慣不慣,習以為常了。問題在于,一種現象習以為常,并不等于因此就具有了合理性和合法性,像“走后門”“裙帶風”,生活也許隨處可見,但它恰恰是既不合理,更不合法,為廣大人民所深惡痛疾。所以,從古到今,就一直有許多有識之士對這一現象進行猛烈抨擊。如果說鮑照的《行路難》抒發的是有才而不得展的痛苦,從正面對封建宗法制度進行了批判,那么,這則《得丈人力》的寓言,卻是以譏笑的筆法,從側面諷刺了宗法勢力,抨擊了裙帶關系。也許,文人的批判和諷刺是無力的,因為它無法動搖這一不合理的制度,但是,它卻可以清醒人們對這一不合理制度的認識。
【相關名言】
治本在得人, 得人在慎舉, 慎舉在核真。
——司馬光
不論用什么方法獲得名譽, 如果后面沒有品格扶持, 名譽終必消滅。
——美國·華盛頓
上一篇:《胡非子·弓與矢》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孟子·得其所哉》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