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蛩蛩駏虛》注釋,意譯與解說
孫子自梁之齊①,田忌②郊迎之,而師事焉,飲食必親啟,寢興必親問。孫子所喜,田忌亦喜之;孫子所不欲,田忌亦不欲也。鄒奭③謂孫子曰:“子知蛩蛩駏虛之與蟨乎④?蛩蛩駏虛負蟨以走,為其能齧甘草以食己也,非憂其將為人獲而負之也。今子為蟨,而田子蛩蛩駏虛也。子其識之!”孫子曰:“諾。”
——《郁離子·枸櫞》
【注釋】
①孫子:孫臏,齊國人,孫武之孫。曾與龐涓同學兵法于鬼谷子,龐涓忌其才能,處以臏刑,后經齊國使者秘密載回。梁: 國名, 即魏國。②田忌:齊國大將。《史記》載:孫子歸齊后,“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③鄒奭 (shi): 一作 “騶奭”, 戰國時齊國人, 以善辯名世。④蛩蛩(qiong):古代傳說中的怪獸,《山海經》:“有素獸,狀如馬,名曰蛩蛩。”駏(ju)虛:善走的野獸。一說駏虛與蛩蛩是一種野獸的兩個名稱。蟨(jue):獸名,劉向《說苑·復恩》說它:“食甘草,必嚙以遺蛩蛩駏虛。蛩蛩駏虛見人將來, 必負蟨以走。”
【意譯】
孫子從魏國到齊國,田忌到城郊迎接,把孫子當作老師一樣侍奉,親自過問飲食起居。孫子所喜愛的東西, 田忌也喜愛;孫子不想做的事情, 田忌也不去做。鄒奭對孫子說:“您聽說過蛩蛩駏虛和蟨么?蛩蛩駏虛有時背著蟨走,是因為蟨能夠咬甘草喂自己,而不是擔心蟨被人捉去才背它的。現在您是蟨, 田忌就是蛩蛩駏虛, 您應當明白這一點。”孫子說: “是的。”
【解說】
人與人相處靠的是什么?這是一個非常艱深而又非常淺顯的問題:說艱深是因為做人很難;說它淺顯是因為做人只要做到肝膽相照、以誠相見就行了。誠則純,則相互關系牢不可破,不誠且摻雜私心友誼也就失去。以此觀之,胸懷坦蕩者做事也磊磊落落,沒有過分之處。凡事做過了頭就總讓人疑心是別有用心,另有他謀。田忌和孫子的關系就有些不正常:“孫子所喜,田忌亦喜之,孫子所不欲,田忌亦不欲也。”鄒奭察言觀色,不能不生警戒之心。吹牛拍馬討好別人是虛偽的,一味順從臣服也是虛偽,以虛偽和別人相處就必定有所圖謀。蛩蛩駏虛之所以背著蟨走,不正是因為蟨能把甘草分給自己吃么?這類人一旦目的達到, 偽裝就要撕去,原先的“友人”則成為被利用的工具了。達不到目的則以仇相見或以兵相加,化玉帛為干戈。這類事自古及今是司空見慣的。
【相關名言】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諸葛亮
為人須做徹表徹里一般人。
——薛瑄
上一篇:《莊周·莫逆之友》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沈起鳳·蜣螂城》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