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蜀鄙二僧》注釋,意譯與解說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之,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白鶴堂詩文集·為答一首示子侄》
【意譯】
蜀國的邊境上住著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一日,貧窮的對富有的說:“我想到南海去走一趟,你看怎么樣?”富有的問道:“你憑什么到那邊去呢?”貧窮的回答說:“我只要有一只水瓶、一個缽孟就足夠了。”富有的說:“我這幾年來一直想買一只船,然后去南海,可至今尚未能如愿。你究竟憑什么去那里呢?”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告訴那個富有的和尚。富有的聽了不禁臉有慚色。西蜀距離南海有數(shù)千里,富有的和尚沒有去成而貧窮的和尚卻去成了,人們的立志難道反不如蜀國邊境的窮和尚嗎?
【解說】
蜀鄙二僧都想去南海,照理說富僧更容易成功,可他一直在那兒等待,等買到一只船后再走。在他看來,如果不憑借舟楫,要去南海那是不可想象的。可是,貧僧靠著他的一瓶一缽,終于走到了南海,次年便順利返回了。這令富僧慚愧萬分。顯然,人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但遠大而堅定的志向往往顯得更為重要。人只有有了這樣的志向,才會百折不撓,積極奮斗;即使條件再艱苦,也會努力去創(chuàng)造條件,克服困難,實現(xiàn)自己的奮斗目標。反之,客觀條件并不差,但志向不堅定,那么也是很難成就事業(yè)的。貧僧與富僧去南海一個早已成功,一個還在等待,關鍵并不在于他們物質(zhì)條件上的差別;如果這樣說的話,貧僧還遠不能與富僧相比。貧僧的過人之處即在于他有堅定的志向與超人的毅力,正是憑借了這一點,他才打破了富僧的思維定勢,以足代舟,步行數(shù)千里,成功地完成了去南海的壯舉。事實上人們很多時候就是在艱苦的條件下建功立業(yè)、成就奇跡的,如果一切都有了,還奮斗什么呢?在條件與環(huán)境較艱難的情況之下,樹立宏偉的志向與充分高揚個人的意志力乃是成功的關鍵。這豈獨是貧僧一人的成功為然,古來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者莫不然。
【相關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范曄
壯志與熱情是偉大的輔翼。
——德國·歌德
上一篇:《劉基·蜀賈三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薛福成·蜈蚣與蚓》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