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為盜打包》注釋,意譯與解說
將為胠篋①、探囊、發匱②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③緘
縢④, 固扃鐍⑤,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 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⑥之所謂知者, 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注釋】
①胠(qu)(qie):撬開箱子。②發匱(gui):開柜子。③攝:綁緊。④緘(jian)縢(teng):綁東西的繩子。⑤扃 (jiong):從外面關門的閂、鉤之類。鐍: 箱子上安鎖的環狀物。⑥鄉: 通向, 早先。
【意譯】
為了防備撬箱、掏袋、破柜的毛賊,就捆緊繩索,關好鎖鈕,這就是世俗所謂的明智之舉。但是哪里知道大強盜一來正好背起柜子,舉起箱子,挑起袋子而走,還唯恐繩索鎖鈕不夠牢固。這樣早先所謂的明智之舉,不正好是為大盜整聚東西嗎?
【解說】
莊子選擇了一個極為普通而容易理解的事件,通過剪裁,簡潔卻又生動地表達了一個極為深刻的道理。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常常利弊共存。捆扎好箱子,可以防盜,但又可以為盜所用,這大概是捆扎箱子的人始所未料的,但卻是事實,并非作者危言聳聽。類似的情況大大小小,不絕于世。比如亂世之秋,人們覺得將血汗錢放在家里不保險,于是就存放到銀行的保險柜,但是一旦遇到通貨膨脹,或者銀行倒閉,那么你含辛茹苦掙來的錢,頃刻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無聲無息地被一雙殘酷的無形大手全部竊走;又比如人民日出而作,創造了社會財富, 為保護這些財富,設立了種種管理機構,然而一旦有人竊據要位,便能以人民的名譽大量揮霍和浪費這些財富,并且可以堂而皇之地向人宣稱,這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交付學費。嗚呼!如此竊盜手段,偷雞摸狗之徒又何曾夢見其萬一呢?然而,更有甚者,作者所抨擊的竊取齊國的大盜田成子之流,在中國歷史上子孫綿延,從未斷過種,遠且不說,近如袁世凱,就曾輕而易舉地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戊戌以來多少志士仁人為之拋頭顱, 灑熱血換來的果實就這樣進了他的私囊, 豈不悲哉! 真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能想到捆扎箱子的人,可謂小智小圣;而能想到政教法度,仁義道德的人物,則堪稱大智大圣。然而,殊不知這些圣智心肝,正是“為大盜積者也”。沒有這些圣智心肝,盜者又何能成其“大”!古來多少竊國大盜正是利用這些圣智心肝來保護自己,并且壓迫和奴役人民。作者從盜跖那里感悟到了這個道理,但他只不過是無情地揭開了圣人與大盜并存共享之歷史的第一章而已。“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絕圣棄知,大盜乃止!”這乃是發自作者熱血心腸中的至悲之語啊!
【相關名言】
我相信,掌權的人逐步而悄悄地剝奪人民自由的情況比用暴力奪取的情況更多。
——美國·麥迪遜
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作為對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從而是人從宗教、家庭、國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即社會的存在的復歸。……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
——德國·馬克思
上一篇:《列御寇·為盜之道》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晁補之·烏戒》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