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虞孚貪利》注釋,意譯與解說
虞孚①問治生于計然先生②,得種漆之術。三年,樹成而割之,得漆數百斛③,將載而鬻諸吳。其妻之兄謂之曰:“吾常于吳商,知吳人尚飾,多漆工,漆于吳為上貨。吾見賣漆者煮漆葉之膏以和漆,其利倍,而人弗知也。”虞孚聞之喜,如其言,取漆葉煮為膏,亦數百甕,與其漆俱載以入于吳。時吳與越惡,越賈不通,吳人方艱漆。吳儈④聞有漆,喜而逆⑤諸郊,道⑥以入吳國,勞而舍諸私館。視其漆,甚良也,約旦夕以金幣來取漆。虞孚大喜,夜取漆葉之膏,和其漆以俟。及期,吳儈至,視漆之封識新,疑之,謂虞孚請改約,期二十日至, 則其漆皆敗矣。虞孚不能歸,遂丐而死于吳。
——《郁離子·虞孚》
【注釋】
①虞孚:虛擬的人名。②計然先生:春秋時越國人,姓辛名研,因善計算而又精于經濟故號曰計然。③斛(hu):量器名,古時先以十斗后以五斗為斛。④儈(kuai):買賣雙方的中間人,即俗語“掮客”。⑤逆:迎接。⑥道:同 “導”。
【意譯】
虞孚向計然先生求教謀生之道,學得栽種漆樹的技術。三年之后漆樹長成,虞孚開割漆,收漆幾百斛,準備裝運到吳國去銷售。他的內兄對他說:“我常在吳國經商,知道吳國人喜歡裝飾,漆工很多,所以漆在吳國是暢銷貨。我見過賣漆的人將漆樹葉熬成膏攙和在漆里,這樣可以取得加倍的利潤而別人又難以察覺。”虞孚聽說后十分高興,就依內兄所言,將漆樹葉熬成膏,也盛了幾百壇與真漆一同運到吳國去。當時吳越之間關系惡化,越商進不到吳國,吳國人為買不到漆而發愁。掮客聽說從越國運來漆,高興地到郊外迎接,領著虞孚進城,慰勞一番之后安排他住在自己的客棧里。掮客看了虞的漆,覺得質量非常好,約定不久就帶錢來取貨。虞孚異常興奮,當即將漆葉膏摻和到純漆中,只等對方提貨,到約定日期,掮客來了,發現壇上的封條是新加的,頓生疑心, 因而提出推遲付貨日期。過了二十天,約定時間到,但漆都腐臭了。虞孚無法回家, 淪為乞丐, 最后餓死在吳國。
【解說】
虞孚是財迷心竅。到了“迷”的程度就難免要惹出事來。想發家致富。是件好事。如何富呢?生財必須有道,這“道”就是經營的辦法,但道必須是正道而不是歪道。虞孚的內兄教了他生財之道,迎合了虞孚極想發財、牟取暴利的欲望。問題在,內兄所教的道是奸商之道是歪門邪道。在這個意義上虞孚的內兄是教唆犯又是虞孚的劊子手,當然如果虞孚生性老實,不想投機取巧, 內兄這一“外因”也就不起作用了。在不太長的篇幅里,劉基維妙維肖地刻畫了虞孚投機取巧的心理和投機取巧的可悲下場。先寫虞孚聞內兄之言的“喜”,再寫掮客欲購假漆虞孚“大喜”,一片喜氣洋洋,眼看就要成功但被識破機關,于是最終寫“大悲”,虞孚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寫得波瀾起伏,在大喜大悲中畫出了投機者的嘴臉。
【相關名言】
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
——古希臘·伊索
人生有兩種悲劇,其一為欲望難遂,另一為欲望得遂。
——英國·蕭伯納
上一篇:《周容·芋老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蟻垤》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