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子·中州之蝸》注釋,意譯與解說
中州之蝸,將起而責(zé)其是非,欲東之泰山,會①程三千余歲;欲南之江漢②,亦會程三千余歲。因自量其齒③,則不過旦暮之間。于是悲憤莫勝, 而枯于蓬蒿之上, 為螻蟻所笑。
——《于陵子》
【注釋】
①會(kuai):總計。②江漢:長江和漢江。③齒:年齡,這里指壽命。
【意譯】
中州有一只蝸牛,以為自己無所作為,著實把自己褒貶了一番,決心大干一場。它思索,如果東去泰山,總計要走三千多年;如果南下江漢,也需三千多年。但算算自己的壽命,不過早晚就要死去。于是它慨嘆自己的抱負難以施展而不勝悲憤,最后枯死在蓬蒿上,被螻蟻所笑。
【解說】
中州之蝸似乎曾想立志大干一番,一會兒想去泰山,一會兒又想南下江漢,按它爬行速度大約要走三千多年,而算算自己的壽命,僅一日之久,于是終因抱負難以施展,在悲憤中死去。作者本意并非譴責(zé)中州之蝸的立志意向。人欲立志,無疑值得肯定。不過中州之蝸錯把空想當(dāng)立志,就顯得十分可笑了。人們樹立雄心壯志,必須考察是否具有現(xiàn)實的可能性,主體是否具備條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它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愚公決心移走家門前二山,因為他能依憑子子孫孫挖山不止,而山則不會再增高,挖一點就會少一點;人類遨游太空的設(shè)想并非天方夜譚,它有人類登月球的科學(xué)試驗作為基礎(chǔ)。然而人們并不少見那些崇尚空想,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志大才疏的人。他們不懂得審視實現(xiàn)個人志向是否具備客觀依據(jù),其結(jié)果如同想用手拉著頭發(fā)離開地球無異,必然導(dǎo)致失敗。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中州之蝸似乎不斷在立志,變換志向,本質(zhì)上就是無志者。這類人因自己失敗滿腹牢騷,怨天尤人,只能徒遭螻蟻恥笑。
【相關(guān)名言】
從事一項事情,先要決定志向,志向決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猶豫地去實行。
——美國·富蘭克林
上一篇:《韓非·一鳴驚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蘇軾·以鳧為鶻》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