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譚·屠門大嚼》注釋,意譯與解說
人聞長安樂, 則出門向西而笑; 知肉味美, 則對屠門而大嚼。
——《新論》
【意譯】
有個人聽說京城長安繁華熱鬧,便走出家門,遙望西方,神往之心難抑,竟笑出聲來。他知道肉味鮮美,就面對著屠戶大門,空口大嚼,一副有滋有味的樣子。
【解說】
把向往長安的繁華、肉味的鮮美,說成是人之常性,并不為過,但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況下,“向西而笑”、“對屠門而大嚼”,則屬滑稽的自我滿足。領略京華風光,置身聲色犬馬之中,與吃一頓豬肉,雖屬不同層次的生活方式,但都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愉悅。寓言中的此君品嘗過豬肉鮮,聽說過長安樂,兩種美事,誘惑他躍躍欲試。可惜的是,此君空有追求目標,而無經濟實力。如果不是手頭拮據的話,屠戶那兒割點肉回去,一飽口福,完全是舉手之勞,不必在街頭丟人現眼了。而享受長安繁華,就更加遙遠了。可見, 目標再明確,理想再美妙,脫離自身具體條件是無法實現的。要滿足某種欲求,就要訴諸行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拿吃肉來說,可以在種田、打工、做生意掙到錢后去買,哪怕變賣家產、自己養豬,唯獨不可取的就是空嚼一通,于口于胃于身體都絲毫無補。要達到更高的理想境界,還要量力而行。
【相關名言】
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
——墨子
馳思于千里,不若跬步之必至;噞喁于豢豹,不若糲糒之充腹。
——張居正
上一篇:《蘇軾·小兒不畏虎》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馮夢龍·怕老婆者》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