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者的經驗》寓言賞析
郁離子有個老朋友叫芻甿。芻甿這個人別的都好,就是有點膽小,又好虛榮。不過除了這些小缺點,他還是一個很厚道的人。這一天,郁離子去芻甿家看他。一到他家,卻見芻甿有點無精打采,郁離子便問道:“芻甿兄,你有什么心事么?”
“是這樣的。”芻甿和郁離子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平時就無話不說。而郁離子有學問,芻甿有什么心事也喜歡聽郁離子開導。只是這一次他似乎有點不好意思,說話也多少有些扭捏,“是這么一回事,昨天我去集市上買東西,忽然聽得身后傳來一陣‘咯咯’的聲音,回頭一看,原來是鎮上萬大戶家的公子帶著家人出城玩了回來。萬公子騎的是一匹白馬,周身上下一根雜毛也沒有,他騎在馬上悠然自得,那個威風啊,我回來想了好半宿都沒能睡覺。等天快亮時才睡著,一閉眼就夢見我騎在馬上,那個舒服啊。可惜被你一叫叫醒了,不然我還在夢里騎馬呢。”
郁離子笑了起來,道:“芻甿兄,你從小就是這樣,看著別人的東西好,就回家偷偷咽口水。記得小時候我做了個竹蜻蜓,你看著好玩,卻不跟我說,一直等我弄破了扔掉,你才揀回家接著玩。”
芻甿臉有點紅,道:“你別說這些陳谷子爛芝麻好不好,我兒子都大了。說真的,我這一輩子還沒有騎過一回馬,要是能騎一次,那才叫不虛此生。唉,可是郁兄,你也知道我的家境,我就算買得起馬也養不起啊。”
芻甿又嘆了口氣,想必他也知道,郁離子也不是什么富豪,家里同樣沒有馬,所以他頂多就是開導自己幾句。可是郁離子拍拍他的肩道:“芻甿兄,別擔心,這不過是小事。”
“小事?你不知道一匹馬有多貴,買回來還要給它蓋馬廄,喂水草,每天的花費比一個人還多。”
郁離子道:“你只是為了騎一次馬,那還不容易?你不知道鎮上的腳行里就有租馬的么?租一天也花不了多少錢,你這么想騎馬,我陪你去租一匹來讓你過過癮。”
芻甿又驚又喜,道:“還有這事?我很少去鎮里,都不知道有這種事呢,那我們快走吧。”
郁離子和芻甿一同到了鎮里的腳行。腳行是幫人搬運東西的,當然有馬,不過一般要租一匹馬的話得花不少押金。郁離子在當地很有名望,不少人都認識他,所以郁離子要租馬,那些腳夫二話不說,也不要押金,就把馬租給他了。芻甿看來看去,挑中了一匹高頭大馬,樣子十分神駿,看上去比萬公子的坐騎更威風。他指著那匹馬道:“郁兄,我就租這匹吧。”
郁離子看了看,道:“芻甿兄,這匹馬是好馬,不過是不是太大了點?你要學騎馬,不如先揀匹小一點的試試吧,別從馬上摔下來了。”
芻甿道:“沒有的事,我會小心騎的,就是這匹吧。”
芻甿除了愛虛榮和膽小以外,脾氣也有點倔,所以一旦想到要騎馬,就非騎不可。而只要他挑中了哪匹馬,那就算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郁離子知道他的性格,便不再說什么,付好了租錢,帶著芻甿去空地騎馬。芻甿雖是第一次騎,大概做夢時騎過很多次了,上了馬后居然有模有樣,走了幾圈就已經相當熟練了。郁離子看著他在那兒遛馬,道:“芻甿兄,我還有點事,要不我叫個人來看著你吧?”
芻甿得償所愿,騎在馬上好不得意。他擺了擺手,道:“郁兄,你不必管我了,沒見我騎得好好的嗎?你去忙你自己的事吧,到時候我自己把馬還了就是了。”
郁離子見芻甿騎馬已經很熟練,心想也不會出什么事,便放心地去辦自己的事去了。芻甿在空地上一圈圈地溜著,越溜越是膽大,心想:“我只在這里騎馬算什么本事?反正時間還早,騎回家讓村里人看看,我芻甿也有不亞于萬公子的風度!”萬公子騎在馬上的瀟灑風姿令他神往不已,芻甿實在想讓同村的人也看看自己的瀟灑。他越想越對,又溜了幾圈,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沒問題了,便抖了抖馬韁,向城外走去。
出了城,果然不一樣。和風吹拂,陽光燦爛,騎著馬在郊外行走,當真有說不出的快活。正當芻甿得意洋洋之時,哪知那匹馬見了野地里的青草,一下子撒開了歡,仰頭一嘶,飛快地跑了起來。芻甿嚇得臉色煞白,只知抱著馬鞍大叫,正好前面有個泥塘,馬一躍而過,把芻甿摔下馬來,頭陷入爛泥中足有一尺多深。
郁離子聽腳夫說馬自己空著鞍跑了回來,芻甿卻不見人影,嚇了一跳,以為出了什么事,連忙趕到芻甿家。到了他家,卻見芻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正在唉聲嘆氣。郁離子又好氣又好笑,道:“芻甿兄,到底出什么事了?”芻甿嘆了口氣,道:“郁兄,不用提了。”他扭頭對過來給他擦身的兒子說道:“兒子啊,別人說命里有不能為之事,我現在才知道,那就是做一個人千萬不能騎馬。”
入選理由:
弱智吃一塹后,只會更加弱智。
燕壘生語:
這個故事里的芻甿羨慕別人騎馬威風瀟灑,縱然買不起馬租一匹來過過癮也是好的,這不能算他的錯。他做了個騎馬的夢,就把騎馬這件事想得太過輕易,這才是他犯下的第一個錯誤。還記得小時候學騎自行車,不知摔了多少個跟頭,頭上磕出幾個包才學會;如果要學開車的話,比騎自行車更麻煩,還得經過理論考試和路考,拿到駕照后方才能上路。騎馬雖然不像開車那樣要考駕照,難度只怕還在騎自行車和開汽車之上。芻甿摔了一大跤,自然可想而知。摔跤自然是痛的,狗吃屎的姿勢也不夠優美,離騎馬的威風瀟灑相距十萬八千里,芻甿吃了苦頭,不想再騎馬了,那也是他的選擇,不能算他的錯誤。可是他自己摔了一跤之余,給兒子總結教訓時卻把騎馬歸為大戒之一,連兒子也不能騎,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常聽得有人倚老賣老地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不能算錯,但也不能算對。不聽老人言而吃虧的人固然不少,但聽了老人言而吃虧的一樣大有人在。許多晚輩常常會被長輩教訓,說些諸如“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話,晚輩也只能唯唯諾諾,洗耳恭聽。如果那位長輩是位睿智長者,那么聽到的自然是金玉良言。可是假如那個長輩正如芻甿一般,那你最好還是表示一下禮貌,敬而遠之吧。犯下弱智錯誤的人從教訓中得到的經驗,多半是不足為訓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清醒的頭腦,能夠判斷哪一句話是對,哪一句話是錯。即使長輩再三令五申說騎馬是人生大戒,也萬萬嘗試不得的,但馬究竟能不能騎,還是要自己試試看。
原文回放:
芻甿之市,見市子之騎而都也,慕之,顧無所得馬,歸而惋形于色。一夕,乃夢騎,樂甚,寤而與其友言之。其友憐而與俱適市,僦馬與之,騎以如陌。馬見青而風,嘶而馳,駜然而驤,蹩然而若鳧,芻甿抱鞍而號,旋于馬腹之下,馬躍而過之,頭入于泥尺有咫。其友馳救之免。歸乃謂其子曰:“知命者有大戒,惟慎無乘馬而已。”
——明·劉基《郁離子·夢騎》
上一篇:《中國寓言·庖丁解牛》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得了瘟疫的群獸》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