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狼施威》寓言賞析
狐笑豬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豬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見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蒼生,如何言無功?若汝則無功耳。”豬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無功?”羊貿貿然來,曰:“汝等不必爭,我能兼汝二者之長,又當如何?”語未竟,狼突如其來,盡撲殺而食之。笑曰:“這一班奴隸性質的畜生,動輒言功,只合做我的犧牲也。”
——吳趼人《俏皮話》
狐、豬、羊互相比功,結果都被狼所撲殺,這樣的故事并不新鮮。新鮮的是故事中表現的思想。狐以皮能“衣被蒼生”自詡,豬以肉能“供人果腹”自夸,從滿足人類需要這個角度來說,這未嘗不是自我犧牲“立功于世”的表現,值得贊許。但是,從狐和豬自身來看,這種貢獻乃是被人宰殺的結果。既任人屠宰剝皮,又以此為榮,津津樂道,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是一種可悲可鄙的奴隸意識了。本文作者吳趼人正是從這個角度提出問題的。作者通過他創造的狐、豬、羊形象,揭露批判了由于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所造成的國民的奴隸性格和奴隸思想。最可悲的是,這種奴隸性格已經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積淀,被視為“應當如此”、“天然合理”,甚至被當作美德受到肯定、褒揚,這才會發生“爭功”而被統統撲殺消滅的慘劇。作者通過這則寓言,沉痛地告誡中國人民:如果不從奴隸狀態中覺醒過來,就只能永遠處于受宰割和任人奴役的地位,就只能充當本國反動統治者和外國侵略勢力的犧牲品。
這是一篇充滿啟蒙精神的意在喚醒民眾的寓言。它喊出了近代愛國者面臨內憂外患的共同心聲。中國近代啟蒙思潮的重要內容,就是對奴隸性的批判。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嚴復鼓吹“開民智,新民德”;資產階級革命派戰士鄒容痛感中國人最大的弱點是有“奴隸之根性”;“五四”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更尖銳地指出,中國歷史上只有人民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代,此外再無第三個時代。創作在晚清時期的《狼施威》較早地提出了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并把寓言作為宣傳啟蒙思想參加社會斗爭的武器,這是難能可貴的。
這則寓言的構思表明,同一寓體可以表達不同甚至相反的寓意。這是寓言的能指與所指的矛盾關系。作者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寓體。把寓體的不同側面跟不同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現象聯系起來,進行比附,就會產生不同的寓意寄托。狐、羊、豬與人的關系, 如果強調其同一的一面,就可以比擬貢獻、服務、 自我犧牲;如果強調其對立的一面,就可以影射壓迫,奴役、宰割欺凌。這對我們欣賞和創作寓言,不可以提供許多啟發嗎?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狼和小羊》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狼行齋戒》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