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狼和小羊》寓言賞析
強者的論據總是最好的論據, /我們馬上可以把這一點說清楚。
在清澈的溪水邊上/一只小羊在喝水, /尋食的餓狼忽然來到, /是饑餓把他引到這里。 /“誰讓你這樣無法無天, 居然敢攪渾我的飲料?”/這只暴跳如雷的野獸開口說道, /“你的膽大妄為, 我會讓你知道知道。”/“陛下,”小羊答道, /“請您千萬不要發火。 /您是否能夠好好想上一想, /我飲水的地方/是在下游, /離您少說還有二十多步。 /所以, 無論如何/我不會攪渾您的飲料。”/“你攪渾了,”這只殘暴的野獸吼道, /“而且我知道去年你曾經說過我的壞話。”/“那怎么可能呢?那時我還沒生下來, /就是現在, 我也還在吃我媽的奶。”/“要不是你,那就是你的哥哥。”/“我根本沒有哥哥。”/“那一定是你們家的另一個。 /因為你們的牧人和你們的狗, /你們全都不肯輕易放過我。 /因此大家都對我說:‘我應當報這個仇’。”/說完狼就把小羊拉到森林深處, /在那里把他吃掉, /什么訴訟手續都不需要。
——《拉封丹寓言詩》(同上)
自古以來,在階級社會中,強者的意志和貪欲就是法律,而弱者總是處于任人宰割的可悲地位。這則寓言故事是借惡狼和小羊之間的辯論來展示這一社會現實的。生動逼真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結合得十分巧妙,可謂水乳交融,天衣無縫。惡狼在覓食中好不容易碰到一頭小羊,它無論如何是不會放過小羊的。但在撕吃小羊之前,又要無中生有地捏造一些理由,以便堂而皇之地把它吃掉。小羊對惡狼肆意栽誣的種種“罪名”一一加以辯解,證實了這些理由的荒謬性。惡狼盡管理屈詞窮,卻仍厚顏無恥,一味地胡攪蠻纏,強詞奪理, 步步進逼;小羊雖然清白無辜,但卻有口難辯,有理難伸,終究免不了喪身于狼口的災難。
這則故事具有強烈的針對性,作者借自然界動物之間的弱肉強食的情景,來影射和抨擊當時法國社會中統治階級欺壓小民百姓的專橫的霸道主義行為。在17世紀,法國的大貴族和高級教士享有一切特權。他們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不但對勞動人民進行敲骨吸髓的壓榨,而且還可以任意羅織罪名,逮捕和處死他們不滿意的人。
這則寓言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具有極強的藝術概括力和鮮明的思想傾向。正因為這樣,它的生命力至今仍然沒有絲毫減退,它仍可用來對現今人類社會中強權即公理的現象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這則寓言取材于伊索,但作者進行了創造性的加工。如:小羊稱呼惡狼為“陛下”,在伊索寓言中是沒有這個稱呼的。這一稱呼,旗幟鮮明地把矛頭對準法國封建王權,增強了寓言的戰斗色彩。結尾一句,“什么訴訟手續都不需要”,針對當時的法律制度,既嚴正而又富于幽默感。
上一篇:《中國寓言·貍貓教虎》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狼施威》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