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獅子的分配》寓言賞析
從前有一只力大無比的獅子, /——吼聲震天, 巨爪猙獰, /他打算搞一次狩獵, /于是邀來親朋近鄰, /率直宣稱: /打獵期間分享運動和戰利品。
山貓和豹子攜手前來, /野豬與惡狼接踵而至。/分配的協議謹訂如下: /不管大伙獵獲什么,都平均分配,/當場各取紅利, /然后分手,一團和氣。
一只肥美的野兔, /注定了不祥的劫數。 /它成為攻擊的目標, /每一個獵手都爭先恐后。 /漫長的追逐終于結束, /征服者們開始撥打各自的算珠。
一個喜歡吃大腿, 另一個酷愛肋條, /一個喜歡粉蒸,另一個愛好臘肉, /當然這只是對自己一份而說, /哪料猛獅突然仰天怒吼, /邊威脅,邊發誓,胡子鋼針般豎起: /野兔歸他一個所有!
“我證明自己有如此權利: /因為我們合伙,所以一半獵物歸我。 /至于另一半么, /那是我的勇敢所得。/總而言之,我喜歡整只野兔, /現在,誰還敢提出分割?”
被欺騙了的同伙口呆目瞪, /最后還是異口同聲: /“尊敬的紳士,如此分配合理公平。”/“看著我的巨爪, 豈不聞沉默是金, /那么,拜拜,先生們。”/獅子好一副嚴肅的神情。
——托馬斯·亞爾登寓言(吳心海譯自慕尼黑威廉·芬克出版社1978年版《寓言集》)
這一篇詩體寓言共分六節,每節換韻,基本上每節有一個完整的意思。
第一節開門見山,塑造了一只孔武有力的猛獅形象,并交代了獅子向親朋近鄰發出狩獵邀請,為下文做了鋪墊。第二節描述山貓等接受邀請,而重點在點明分配協議的內容:平均分配。第三節寫獵獲的對象“野兔”和獵手們的表現。第四節緊承上一節“征服者們開始撥打各自的算珠”一語,采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把四種動物的不同要求一一拓展開來。接下去,波瀾驟起,獅子一反“公正”的常態,撕毀分配協議,要獨吞野兔。第五節是獅子的“權利宣言”。它先說獵物一半歸己,是因為“合伙”的緣故;接著又稱自己的“勇敢”應得另一半。也許是這種強盜邏輯連自己也說服不了,于是獅子索性赤裸裸宣稱:“總而言之,我喜歡整只野兔”。第六節敘述了被欺騙的合伙者的反應。在“胡子鋼針般豎起”而又“仰天怒吼”的雄師面前,它們不但不敢反抗,反而對獅子曲意奉迎, 暴露了可憐可卑的懦夫本質。而作為獨裁者的獅子,則在一片緘默和服從中,得意洋洋地和受騙者“拜拜”(再見),獨自享受獵物去了。
獅子的形象塑造得富有層次,十分豐滿,主要是客觀的形象描繪代替了主觀的臉譜化敘述。獅子在前三節尚不失公正爽直,頗可與正面人物魚目混珠。待讀者深入下去,才恍然大悟:這一切都是獅子的狡猾和陰險的偽裝。因為在最初,獅子為了達到個人目的,還需要合作者的幫助;一俟目的實現,便可以撕破面具,畢露原形了。在現實社會中,獅心人面的形象不亦多乎!
拉封丹(法國著名寓言詩人)有一篇寓言叫《母牛、母山羊、母綿羊和獅子合伙》,亞爾登略后于拉封丹而寫了《獅子的分配》,將合伙者由牛、羊改為山貓、豹子、野豬、惡狼。這樣改變有幾點好處:一.合伙者都是猛獸,物以類聚;二.獅子對這些猛獸都毫不講理,更突出了它的專橫;三.寫獅子撕毀協定,說明強暴者不可信賴。因此,亞爾登寓言的主題更加鮮明,說明了國王的橫暴無信,也譏諷了貴族大臣們的軟弱無能,可說是君主專制制度的畫相。亞爾登這則寓言的主人公選擇更為合理,描摹更細膩傳神,在藝術上也可說青勝于藍了。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獅子和小蒼蠅》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貍貓教虎》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