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掣肘》寓言賞析
宓子賤治亶父, 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于魯君, 與之俱。
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p>
二吏歸報于君, 曰:“宓子不得為書。”君曰:“何故?”吏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p>
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
宓子敬諾,乃得行其術于亶父。
——《呂氏春秋·具備》
寓言的主要形象是孔子弟子宓子賤。他將要去治理亶父(春秋時的魯邑,位于今山東省單縣),擔心魯國君聽信讒言而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便請求魯君派二位近吏(君主身邊的人)與他同去。到了亶父召見下屬時,宓子賤叫二位近吏書寫記錄,他們寫字時,宓子賤故意從旁邊搖動他們的胳膊肘。
由于掣搖其肘,字當然寫不好,而宓子賤卻為此發怒,兩個近吏只好請求告辭回京。他們回京后向魯君稟告了此事。魯君頓時醒悟到:宓子賤是想用掣肘來勸諫自己不要于擾他治理亶父。于是另外派親近的人去亶父轉告宓子賤:“從今以后亶父這地方就全托給你了,有利于亶父的事,你只管決斷實行。五年以后再報告施政要點?!睆拇隋底淤v得以在亶父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并取得了成績。
寓言摘自《呂氏春秋·具備》篇,篇名“具備”的意義就是:“凡立功名,雖賢,必有其具,然后可成?!?凡是要建立功名, 即使賢德,也必須要具備條件,然后才可以成功。)宓子賤要治理好亶父,使自己的方略在治所實行,必須具備不受魯國君主干擾這個重要條件。否則,如果君主橫加干擾,即使宓子賤本領再大,也不能成功。所以宓子賤用掣肘的遷回方式諷諭魯君,使他明白:就象寫字不能讓別人搖動胳膊肘一樣,治理地方也不能受人干擾。必子賤得到君主的理解之后,便為自己爭取和創造了治好亶父的一個重要條件。
強調辦事必須有條件,必須積極創造條件,便是本則寓言的基本寓意。當然,寓言并未堅持唯條件論。因為,要治理好亶父,還要有堅定正確的主張和措施(“術”),君王不橫加干擾只是行其術的外部條件。
另一個形象是魯君。寓言贊揚了他能容賢納諫,任人專一,及時醒悟改過。他說:“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決為之矣。”這幾句話錚錚有聲,揭示出寓言另一層重要寓意: 只有任人專一,不橫加牽制干涉,才能使被任用者發揮才能,做出成績。
寓言采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法。先寫宓子賤故意刁難魯君的兩位親信,掣搖其肘,使他們書寫不好,又對他們大發脾氣,把他們氣走,叫他們向國君告狀。這便設下懸念,使人對宓子賤的行為不得其解。爾后才通過魯君之口,揭示掣肘之意(“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和最終目的(“得行其術于亶父”)。先縱后收,給人印象鮮明,并顯示出嚴密的內在邏輯。
“掣肘”已成為一個語典,比喻從旁牽制或阻撓別人做事。
上一篇:《亞非寓言·拔根澆樹》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教女外藏》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