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小馬過河》寓言賞析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學著做點事兒吧。”小馬高興地答應了。老馬讓小馬馱上半口袋麥子去磨坊。
小馬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小馬為難了,心里想:“能不能過去呢?”它向四周望望,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跑近問道:
“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
“水很淺,剛齊小腿,能趟過去。”老牛說。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往河邊跑,準備趟過河去。突然一只松鼠跳到它跟前,大叫道:
“小馬, 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
“水很深嗎?”小馬吃驚地問。
“當然! 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呀?”松鼠認真地說。
小馬連忙收住腳,不知道怎樣做才好。后來,它甩甩尾巴往回走,打算回家問媽媽。
“你怎么回來啦?”媽媽問。
“河水很深,”小馬難為情地說,“過……過不去……”
“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媽媽說。
“是呀, 牛伯伯也這么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淹死過它的伙伴呢。”
“那么,你仔細想過它們的話嗎?”“沒……沒想過。”小馬低下了頭。
“哦, 孩子, 光聽別人說, 自己不動腦筋, 不去試試,是不行的。”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你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了。牛那樣高大, 它看河水當然很淺;松鼠那樣矮小,一點兒水就能把它淹死,它當然說水深了。”
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轉身朝河邊跑去。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原來,河水不象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象松鼠說的那樣深。
——彭文席寓言(載《新少年報》1955年, 有刪節)
這是一則優美的動物擬人的寓言故事,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某一生活的哲理:面臨稍復雜的局面,聽了不同的意見,應動腦筋認真分析,并做到親自參加實踐,那么, 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寓言中的河,象征著一種困難,對老牛來說, 克服困難是毫無問題的;而對松鼠來說,則是無法征服的天險。小馬在困難面前,聽了不同見解而徘徊猶豫,是因為它沒經驗,無主見。只有在小馬受到媽媽的啟發后,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終于克服了困難。這篇寓言很善于選取有代表性的形象。老水牛有高大的身材,趟過小河不在話下;松鼠個子很小,身體不及一只牛耳朵大,它的同伴掉進水里自然挨淹了。當然,為了夸張其小,用螞蟻代替松鼠似乎也可以,因為小河對螞蟻來說是更為可怕的巨流,但是,小螞蟻太小了,它沒有松鼠靈活的身子及動作,也太不打眼,這樣,選取松鼠和水牛來加以對比,也就足以說明問題,最恰當不過。這篇寓言的形象很適合兒童心理與生活,容易使小讀者獲得教益。小馬由于幼稚,一時聽了截然相反的意見,不會聯系具體對象進行比較,才走回頭路,小馬畢竟是可愛的,它去問媽媽,做得很對; 明白了道理,勇于下水,“過河”便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通過實踐獲得了真知,完成了第一次的勞動任務,小馬的進步,對人們尤其是小讀者,不是有著無聲的啟迪與激勵嗎?
這則寓言發表之后,便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以后又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并獲得過全國兒童文學創作獎。優美的寓言,總是具有生命力的,《小馬過河》正是如此。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小毛蟲》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小鼠救象》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