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量布裁衣》寓言賞析
縫紉師有兩個學徒。滿師前他取出同是三尺見方的兩塊布料,要徒弟各為他裁一件衣服。
師兄接布,思忖道:“只須照‘量體裁衣’的師訓辦,肯定萬無一失。”于是,他細心地替師傅量了衣長、袖長、肩闊……自去裁剪了。
師弟把布比了比,眉頭皺了皺,旋即也給師傅量了一下,不過, 只衣長和胸圍,便剪裁起來。
不多時,師弟交出了一件合體的馬夾;師兄卻哭喪著臉,手中提著兩只袖子及一些碎布……
——葉澍寓言(載《人民文學》1983年第5期)
“量布裁衣”是個新創詞語,是根據“量體裁衣”引申、衍化而來的。“看菜吃飯,量體裁衣”的俗語,本已廣為流傳,意思是說:做什么事,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辦。這包涵著生活的哲理。“量布裁衣”,已另具一番新意:有了正確的理論,還要巧妙而靈活的運用,這是其一;其二是做事不僅看對象而定,還必須顧及本身的基礎。但如果象師兄那樣,首先只記得“量體裁衣”的師訓,到頭來則只能拿出兩只衣袖子和碎布,讓人啼笑皆非。也許,這位師兄的手藝并不見得差,干活大概也挺認真,并想在滿師之前露一手,所以很細心地量衣長、袖長、肩闊,然后才剪裁;偏偏地忽略了此布到底夠不夠。
師弟的腦瓜子要靈活得多,他先比了比布,根據需要只量了衣長和胸圍, 做到了“量布裁衣”,結果又快又好地做出了一件合適的馬夾。善于考慮諸種因素,機動靈活地解決問題,他的“畢業考”取得的是滿分。
寓言采用了明顯的對比手法,以師兄的呆板,襯托出師弟的靈巧;以師兄的不動腦筋,對照出師弟的善于思考;以師兄的失敗,反襯出師弟的成功。
作者構思這一寓言,運用了藝術的想象。生活里,“量布裁衣”這類事是不會發生的,作者利用一個虛構的故事,含蓄地揭示了一個生活的哲理。古代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長”也正是如此。“量布裁衣”不僅深入淺出地說明了一個道理,而且這四個字的題目,與歷代的“自相矛盾”、“刻舟求劍”這類題目類似,言簡意賅,便于流傳。應該說,“量布裁衣”一經出現,將會具有它的生命力。
上一篇:《中國寓言·野牛》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金戒指》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