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猴子和鏡子》寓言賞析
猴子偶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丑相, 它用腳輕輕地踢了踢熊,“喂,我的朋友,你瞧瞧鏡子里!”它說道。“你瞧,那丑惡的面孔,那額角上的皺紋,還有那奇里古怪的模樣兒! 如果我的嘴臉跟它有一丁點兒相像,我真苦惱得要上吊了! 然而在朋友之中,生得像這樣丑形怪狀的,我準可以屈指數出半打來。”
“不必去細數朋友了, 頂好還是先瞧瞧你自己吧!”米舒卡這樣答道, 然而米舒卡的好言勸告卻被當作耳邊風了。
世界上這樣的例子多得很,誰都不樂意在諷刺中認識自己的真相。我昨天還親眼看到一樁事情:全城的人統統知道,張三的手上不清不白,可是和張三談起受賄賂的事情的時候,他卻意味深長地眨著眼睛指點著李四呢。
——《克雷洛夫寓言》(同上)
猴子偶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丑相,不自慚形穢,反倒說起風涼話來:“如果我的嘴臉和它有一丁點兒相象,我真苦惱得要上吊了!然而在朋友之中,生得象這樣丑形怪狀的,我準可以屈指數出半打來。”猴子這番表白,著實令人感到滑稽可笑。“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寓言的淺層寓意,當是諷刺那些毫無自知之明的人。一個人要對自己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當然不是易事。然而,對鏡臨泉,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須眉畢現,還不自知,這就未免過于糊涂了。克雷洛夫精心選擇這樣一個典型情節表現主題,那是再恰當和有力不過的。
《猴子和鏡子》的深層意蘊是:“誰都不樂意在諷刺中認識自己的真相。”正如“張三的手上不清不白,可是和張三談起受賄賂的事情的時候,他卻意味深長地眨著眼睛指著李四呢。”有些人的所作所為并不光彩,他們在“生活”這面大鏡子前照照,大概也覺得自己的“尊容”并不十分好看。他們對付的策略不外兩種:或是諉過于人,或是喬妝打扮,并且“巧妙”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以掩天下之耳目,從而達到其目的。克雷洛夫這則短短的寓言正象一面锃亮的大鏡子,既照徹了妍媸不分的猴子的“芳容”,也照徹了形形色色丑類的嘴臉。
上一篇:《中國寓言·猱》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猴子磨刀》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