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愛護主人的大象》寓言賞析
有一只大象非常愛護主人, 主人說什么它就馬上去做什么,主人稍有什么不舒服, 它就忙著醫治。主人教大象說:“要提高警惕,好好看護主人, 防止敵人對主人的進攻和侵襲。”大象回答:“我一定照辦,不讓主人受驚。”大象一刻不離地站在主人身旁。
有一天主人睡覺了,蚊蟲飛來叮主人的臉。大象很心疼主人被蚊蟲來咬, 于是舉起右手, 用力往主人臉上一打。結果蚊蟲沒打著, 主人卻痛得昏過去了。
——傣族寓言(選自《中國少數民族寓言故事選》)
這則民間寓言與唐代《法苑珠林》中一則佛經故事《打蚊》近似。《打蚊》寫的是父與子, 這里是人與象。佛經故事本來就有不少來自民間,而以大象為主角更富有寓言特點和傣族地方特色,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它是一則有悠久歷史的傣族民間寓言。
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力大無比,連獅子和老虎都懼它三分。但它性情溫和,可以被人馴化,成為生產勞動中的得力助手。我國傣族生活于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寓言反映了傣族人民馴象助勞的社會現象。但寓言中的“象”畢竟是象征性的。寓言要說明的不是人與象的關系,而是“善”(包括愛”)與“智”的關系,說明“智”對于“善”的重要性。
大象那么服從主人,并不是由于懼怕人的威力,而是出于對人的愛。它“非常愛護主人,主人說什么就馬上去做什么”,為了防止“敵人”對主人的侵襲,它“一刻不離地站在主人身旁”,忠心可鑒。當蚊蟲飛來叮主人時,它因心疼主人而舉掌打蚊,可見愛之深。
可是它打錯了,“蚊蟲沒打著,主人卻痛得昏過去了”——豈止昏過去了呢,很可能是死了。大象是把蚊蟲當成了侵襲主人的“敵人”,同時不知對這“敵人”只需輕輕一拂即可。這全由于它的“不智”所導致。大象是“善”而“愚”的象征。
善而愚非但沒辦成好事,反而辦了大壞事。蚊蟲是壞心來干壞事,大象是好心辦壞事。可這一次的好心辦壞事比壞心辦壞事還要嚴重得多。這則寓言至少說明了:善不等于好,動機的善,心地的善,并不等于效果的好;一個不智的人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并非不智者不善,而是不智者難為善——難做成真正的善事。《打蚊》末尾有偈語:“寧與智者仇,不與無智親”, 強調的也是相近的意思。
寓言運用了對比手法。大象與蚊子形成大與小的尖銳對比,蚊子對人的傷害與大象對人的傷害形成輕與重的對比,終于突出了好心與壞事、動機與效果的尖銳對比。
上一篇:《中國寓言·燕詩示劉叟》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狐假虎威》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