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戴盆望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戴盆望天:dài pén wàng tiān
詞源: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主上幸以先人之故, 使得奏薄伎, 出入周衛之中。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 亡室家之業, 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 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p>
詞由: 司馬遷幼年刻苦攻讀, 年青時曾游歷各地,因此,閱歷頗深,知識淵博。他有一顆忠心耿耿為漢室干一番大業的志向,可只是在朝廷做了一度的小官。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他繼承了父親司馬談的太司令職務,可以出入宮中。自此,他斷絕了與賓朋的交往,把家庭的私事丟在一邊,日夜竭盡自己的一切致力于本職工作,以期望取得主上的信任和寵幸。他認為不這樣盡心竭力,猶如頭上戴了個盆子,是不能望見天的。誰知就只因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被處以恥辱難忍的宮刑。這是司馬遷萬萬沒有想到主上會這么殘忍的。
詞義:頭上戴著個盆子看天。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愿望不能夠達到。
書證:漢·焦延壽《易林·小過之蠱》:戴盆望天,不見星辰。”《后漢書·第五倫傳》:“苦身待士,不如為國,戴盆望天,事不兩施?!?
上一篇:成語《成仁取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扶老攜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