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寓言·愚人積乳》寓言賞析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 以擬供設,而作是念: 我今若預于日日中轂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 待臨會時, 當頓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異處。卻后一月,爾乃設會延置賓客。方牽牛來, 欲轂取乳, 而此牛乳, 即干無有。時為眾賓,或嗔或笑。
——佛經寓言(《百喻經》)
這一則佛經寓言取材很平凡:有一個愚蠢的人,為了將來請客,需要很多牛奶。他家的奶牛一天產出的奶當然不夠待客用,需要把很多天的積存起來。他想:這么天天擠,多了往哪兒放呢?放久了會不會變酸呢?不如就積存在牛肚子里罷,到時候一次擠出就行了。一個月后,客人來了,他牽出母牛擠奶(轂音gou, 即擠牛羊奶),這時卻連一點奶都沒有了。大家都嗔怪嘲笑他。
在另一佛經《雜譬喻經》中也有個“愚人積乳”的寓言,與這里的大同小異。綜合起來看,佛祖釋迦牟尼反復講述它的目的是教導門徒研習佛法須日日用功,循序漸進,不貪多,不棄少, 一日一得, 日有所得,積少成多,才能終成正果。如果象“愚人積乳”那樣,為求方便, 中斷日日的“擠”,不愿點點地“取”,而寄希望于今后某日的“立地成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這個意思與諺語“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足”有些相近。這個寓言的引申義現在看來已不限于佛門中了,而可指向社會生活中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它同樣是強調:辦任何事都須一以貫之,勿躁勿輟, 日積月累方能走向成功。這既是辦事的態度,其實也是很重要的方法。這是一則具有多重含義的、有較大包容量的寓言作品,我們還可引出另外的教誨。
佛經中的寓言,原本都是為了表述某種教義的。其中的平庸之作,就永遠沉睡在塵封的經典里,而優秀的則早已從紙頁間脫穎而出,活到廣大人民的口頭上。這則寓言雖然不及《瞎子摸象》、《猴子撈月》那樣膾炙人口,但其象征義涵蓋社會生活的面比較廣,情節也生動有趣,仍不失為一則優秀寓言。
上一篇:《中國寓言·惠子善譬》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愚人食鹽》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