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明,是蕭軍一九三五年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八月的鄉村》以“九一八”事變之后,我國東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生活作為背景,描寫了一支同日寇和反動地主武裝展開殊死斗爭的抗日游擊隊——中華人民革命軍第九支隊。蕭明就是第九支隊所屬的一個游擊分隊的隊長。他是在東北人民高漲的抗日熱情鼓舞下,帶領其他幾個弟兄從舊軍隊的軍營里逃跑出來參加游擊隊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蕭明原是個學生,他是帶著濃厚的小資產階級意識和感情走進革命隊伍的。小說以游擊隊的斗爭生活為線索,比較準確、深刻地揭示了這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充滿矛盾的復雜豐富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知識分子形象。
蕭明在抗擊日寇侵略的斗爭中稱得上是一位英勇的戰士。他聰明機智、勇敢善戰,也精于指揮;他帶領自己的游擊分隊避免了同強大敵人的正面沖突,經過艱苦的跋涉,終于勝利完成了和陳柱司令員領導的九支隊在王家堡匯合的任務。一路上,他同游擊隊員們一樣忍饑挨餓、飲風宿雨,受盡了辛苦。因此,同志們背后稱贊他: “蕭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來是個學生,能和我們一樣吃苦,沒白念書。”到達隊伍本部后,在襲擊敵人的列車,退卻到龍爪崗殲滅日軍以及攻占漢奸地主王三東家大院等戰斗中,蕭明都較好地完成了陳柱司令員交給他的戰斗任務。
然而,一度被強烈的抗戰熱情所掩蓋著的小資產階級意識和情感不時騷擾著蕭明脆弱的心。一方面,他自己正投身民族解放運動,隨時有可能為革命而獻身,但另一方面,他卻又對戰爭中戰友的犧牲產生過多的傷感和悲嘆。面對戰友的尸體,他總是“無盡無止地流著淚”。一方面,他要求戰士們不忘戰友“被割去腦袋的情景”,記住敵人的兇殘,而另一方面,他卻又不忍手刃漢奸王三東家夫婦,向陳柱司令提出了“槍斃他們必要嗎”的疑問。自然,蕭明不可能不懂革命會有流血、會有犧牲,也不可能不懂槍斃漢奸地主的必要,但是小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及其溫情主義嚴重地局限了他,使他對這些十分明白的問題產生極端糊涂的看法。
一個人的小資產階級意識和情感最容易在觸及個人利益的問題上暴露出來。因此,當陳柱司令員要求蕭明服從斗爭的需要,必須和自己的戀人高麗姑娘安娜暫時分離的時候,他的小資產階級感情終于大爆發。在這里,他不光糊涂,簡直昏憒。蕭明竟“臉色慘白”,“像被世界拋棄了那樣孤獨、悲傷”,甚至“掏出手槍,試驗著將槍口抵緊太陽穴”,準備因此而了結自己的一生。誠然,在殘酷的戰爭歲月里,有時暫時的分離竟是永別,但革命者既然獻身革命,又怎能為兒女之情所羈絆,不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偉大的斗爭,反倒為了自己的戀愛而輕生。當然,蕭明最后終于沒有撥動手槍的扳機,而且執行司令的命令,留下來保護受傷的同志們。然而,他的小資產階級感情卻并沒有克服。當可靠消息傳來,官軍和日本兵已向蕭明他們的駐地進發,同志們要求蕭明趕快保護傷病員轉移的時候,蕭明故意賭氣,以“司令的命令,那是要傷病的同志全好了,才能到東安去集合”為借口,不肯轉移。要不是李三弟、小紅臉他們果斷地決定保護傷病員撤出龍爪崗,那么這些傷病號連同保護他們的游擊隊員就完全可能被強大的敵人吃掉。蕭明的小資產階級情緒已經發展到危害革命的嚴重程度。這時,在蕭明的面前擺著兩條道路:一條是幡然悔悟,在斗爭中不斷克服小資產階級情緒,做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另一條是執迷不悟,一任這種情緒惡性膨脹,最終脫離革命,甚至背叛革命,成為革命的敵人。從作家對蕭明最后表示服從李三弟他們的決定的描寫里,我們已經隱約見到蕭明在這兩條道路面前選擇了前者。相信他一定能在以后的血的斗爭中和小資產階級情緒告別,成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在塑造蕭明形象,刻劃他的性格特征時,由于作家不但沒有回避他作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性格弱點,而且還讓他的這種弱點在生死搏斗中加以充分表演,因此,成功地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具有復雜性格、栩栩如生的知識分子形象。
除蕭明形象外,小說同時還塑造了陳柱司令、鐵鷹隊長等其他主要人物。蕭明在激烈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動搖、軟弱的性格正是在陳柱、鐵鷹堅強性格的襯托下得到了鮮明、深刻的表現。比如,當游擊隊攻下王家大院,活捉漢奸地主王三東家夫婦后,陳柱司令“并不向他們有所詢問”。當即命令蕭明,將他們拉出去槍斃。而蕭明卻提出了槍斃他們是否必要的疑問,但陳柱的回答是十分干脆的: “必要的。沒有什么理由再留他們活下去。”并緊接著說: “好,另換一位同志執行吧!”這既是寫陳柱,也是寫蕭明。作家讓他們在同一個問題上表示自己各自不同的態度,在鮮明的對比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心理描寫在刻劃蕭明性格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蕭明知道自己將和戀人安娜必須暫時分開的消息,心里頓時生出一種不可名狀的痛苦。作家正是采用心理刻劃的手法恰到好處地揭示了他此時此刻孤獨、悲傷、痛苦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情緒。同時,作家還通過人物對話來表達人物的心理。比如,蕭明和安娜分別前的撕心裂肺的談話,是蕭明真實心理的生動自白,形象地勾劃了一個知識分子在革命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的矛盾而痛苦的精神狀態。
“五四”以來,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小說不在少數。而且,也往往都比較深刻地揭示了知識分子思想上的弱點,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然而,像蕭明這樣在偉大的民族解放斗爭中作為正面人物歌頌,同時又毫不留情面地展示他的性格弱點的知識分子卻并不多見。蕭明形象無疑是對“五四”以來知識分子形象塑造的一個突破。作家描寫了蕭明的英勇戰斗以及性格弱點,同時又暗示了他在斗爭磨煉中的成長,這就顯得格外真實可信。因此,蕭明是以獨特的姿態出現在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的不可多得的知識分子形象。
上一篇:《胭脂》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蕭長春》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