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馬皇后
馬皇后是明朝的第一個皇后,即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妻子。她死后陪葬在朱元璋的陵寢,尊謚為“孝慈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皇后”,是明代謚詞最長的皇后,也是明代唯一能當(dāng)?shù)闷疬@么長謚詞的皇后。但是,在那些舊文人的眼里,馬皇后什么都好,卻天生大腳,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元朝末年發(fā)生了白蓮教大起義,馬皇后的父親為了躲避戰(zhàn)亂,帶著女兒去投靠在濠州起義的好友郭子興。馬父在死之前把女兒托付給郭子興,郭子興便把馬小姐收為義女,視若己出,十分疼愛她。而此時的朱元璋還只是郭子興帳下的一名小卒,但朱元璋計(jì)謀多,有決斷,作戰(zhàn)勇敢,很快便升為親兵九夫長。郭子興也越來越倚重這個和尚出身的九夫長,什么事都和朱元璋商量,對他言聽計(jì)從,為了籠絡(luò)住朱元璋,他就把自己的義女馬小姐嫁給朱元璋。這時朱元璋二十五歲,而馬小姐二十歲。
朱元璋和馬秀英剛結(jié)親時,一看馬秀英的那雙大腳,還真覺得有點(diǎn)頭疼,馬秀英看出他的心思了,就說:“我也不嫌你長得像個丑八怪,你也別嫌我大腳。咱們兩個將就吧。”這馬皇后是一個沒有纏過足的大腳女人。
可別小看這纏足,在我國的封建社會里,如果誰家的姑娘不纏足,長出和男人一樣大小的腳來,這姑娘即使長得再漂亮,身材再苗條,也會被別人看作丑八怪。當(dāng)時就流行這么一句話“姑娘腳大,難找婆家”,姑娘們必須要有一雙“三寸金蓮”的小腳才算得上漂亮。
馬皇后小時候怎么會不纏足呢?原來,她的父親馬公是郭子興的好朋友,經(jīng)常隨郭子興外出打仗,而她的母親死得特別早,家里沒人照顧馬姑娘,所以馬姑娘的腳也就沒有纏。馬皇后當(dāng)姑娘的時候,別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馬大腳”。她當(dāng)了皇后,盡管別人不敢再這么叫她了,可仍然還有很多人在背地里暗暗叫她“大腳皇后”。
婚后夫妻兩人恩愛,相敬如賓。馬氏溫柔賢惠,很受朱元璋的敬重。她知道朱元璋雖然胸懷大志,但和自己一樣出身窮苦,識字不多,便時常規(guī)勸朱元璋征戰(zhàn)之余,多多讀書。朱元璋很聽從馬氏的勸告,沒事之時,就加強(qiáng)學(xué)習(xí),很快就能讀書斷句,還能寫詩。馬氏自己也對讀書識字十分用心,她在軍中見有文書,就叫人教她認(rèn)字。朱元璋憑著自己的才能,慢慢成為郭子興手下的干將。郭子興的兒子對朱元璋十分妒忌、怨恨,時常在父親面前進(jìn)讒言,因此朱元璋和郭氏父子的關(guān)系都很緊張。馬氏對這種情況很擔(dān)憂,時常勸朱元璋對郭子興更加恭敬一些,作戰(zhàn)時如果有什么擄獲,也都獻(xiàn)給郭子興和他寵愛的二夫人,馬氏自己也經(jīng)常把金銀首飾送給二夫人,謊稱是朱元璋讓她孝敬二夫人的。有了馬氏的居中調(diào)解,才使朱元璋避免和郭子興反目成仇,朱元璋才得以從容積蓄自己的力量。
一次,朱元璋又惹怒了郭子興,被郭子興幽禁了起來,還不許別人送茶飯進(jìn)去。馬氏便把熱騰騰的炊餅揣在懷里,偷偷拿給朱元璋,自己的胸口卻被燙得通紅。朱元璋四處征戰(zhàn),難得在家里好好吃一頓飯,馬氏便總準(zhǔn)備好一些干糧腌肉,想法子讓丈夫能夠吃飽。丈夫在前線征戰(zhàn),她便帶著婦女在后方縫衣做鞋。如果前方打了勝仗,她便拿出自己家中的財物犒勞士兵,大家都稱贊她賢惠。
后來,朱元璋在南京即位,馬氏也被冊封為皇后。這時馬皇后已經(jīng)三十五歲,但朱元璋還是十分敬重她,馬皇后也更加嚴(yán)格要求自己。每天馬皇后都叫女官教自己讀書,讓自己知道歷代有名婦女的事跡,以此來要求自己。雖然這時馬皇后已經(jīng)貴為一國之后,但她還是堅(jiān)持照料朱元璋的飲食起居,別人勸她不必如此操勞,她卻說:“侍奉丈夫是我的分內(nèi)事,不能推辭。”她自己的衣服破舊了,也舍不得換新的。朱元璋看到妻子這樣賢惠,時常對群臣感慨地說:“皇后和我同起布衣,歷盡憂患。朕每每不能忘懷當(dāng)年她不顧灼傷皮膚,為朕送來熱食。而當(dāng)朕受到郭公的猜忌,幾乎被置于死地時,皇后更是為朕多方設(shè)法周旋,救我于危難之中。如果沒有皇后,我哪里會有今天?朕怎么敢因?yàn)楝F(xiàn)在富貴了而忘了以前貧賤時的妻子?”馬皇后卻說:“妾聽說,夫婦相保易,而君臣相保難。陛下能夠不忘懷臣妾,更希望陛下始終不忘群臣百姓。”
危難時,患難與共容易;而富貴時,君臣相保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朱元璋為了防止權(quán)臣干政的情況,數(shù)興大獄,殺戮功臣。當(dāng)時宋濂被牽連進(jìn)宰相胡惟庸的謀反案。宋濂是明初的大學(xué)問家,編撰過《元史》,還做過太子的老師。雖然這時宋濂已經(jīng)辭官回鄉(xiāng),但朱元璋并不準(zhǔn)備放過他。太子聽說皇上要?dú)⒆约旱睦蠋煟钡锰怂姨澅皇绦l(wèi)救起來。馬皇后聽說了以后,暗自想好了辦法。這天,朱元璋入宮用膳,發(fā)現(xiàn)一桌子全是素菜,問是什么緣故。馬皇后說:“平常人家請個教書先生,始終是禮敬有加。宋老先生這些年來,教導(dǎo)諸位王子,十分辛苦。我們今天吃素為他祈福。”朱元璋一聽,又是為宋濂求情,頓時勃然大怒,甩手而去,但因?yàn)轳R皇后的求情,他還是放過了宋濂,只是把他發(fā)配到茂州。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動輒殺人,馬皇后經(jīng)常委婉開導(dǎo)。一次,朱元璋聽說參軍郭景祥的兒子不孝,竟然要?dú)⒆约旱母赣H。朱元璋十分生氣,當(dāng)下就要?dú)⒌羲qR皇后勸道:“郭景祥就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如果殺了他,郭景祥就絕后,況且這件事不一定是真的。”一探查,郭景祥果然是被冤枉的。又一次,一個宮女惹得朱元璋非常生氣,便要親自懲處這個宮女,馬皇后也裝作非常生氣,馬上把這個宮女交給宮正司議罪。朱元璋問:“這是為什么?”馬皇后說:“你正在氣頭上,對這個宮女可能會懲罰過重,交給宮正司,他們會秉公處理的。”
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說的是“福”字倒貼也與馬皇后有關(guān)。一次正逢元宵,朱元璋在應(yīng)天府(即南京)的街上賞花燈,看見其中一幅畫,畫中一個婦人騎在馬上,懷里抱著大西瓜,而且赤著大腳。朱元璋勃然大怒,認(rèn)為這是用來譏諷馬皇后出身寒微,沒有裹腳。竟敢污辱母儀天下的馬皇后,一定要嚴(yán)懲。于是朱元璋吩咐侍從走到掛著這幅畫的那條街,在各家各戶的門上都貼上一個倒轉(zhuǎn)的“福”字,作為標(biāo)記,明天再一起算賬。朱元璋回宮后,心里還是悶悶不樂,馬皇后見他這樣,便詢問侍從,得知明天被倒貼上“福”字的人家便會受到懲罰,而且這大禍還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著急。馬皇后對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氣未消,她只好暗中再派侍從在全應(yīng)天府各家各戶的大門上依樣貼上倒轉(zhuǎn)的“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侍從抓人時,被全城倒轉(zhuǎn)的“福”字弄得糊涂了,不知該抓誰。朱元璋知道馬皇后的苦心,再加上過了一夜,怒氣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應(yīng)天府的居民們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無事,都是拜這個倒轉(zhuǎn)的“福”字所賜,自此之后,每逢過年時,便貼上一個倒轉(zhuǎn)“福”字以祈求萬事如意、合家安康。雖然這個故事難辨真假,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馬皇后仁德的形象深入民心。
馬皇后就是這樣兢兢業(yè)業(yè)地維持著宮廷里、君臣間、君民間的和睦,為朱元璋減少了很多的殺戮。后來馬皇后病重,朱元璋寢食不安,到處求神拜佛,為皇后祈福,又征召天下名醫(yī)為其診治。馬皇后對朱元璋說:“生死由命,祈福有什么用呢?而藥也只能醫(yī)治不死病,臣妾不行了,陛下千萬不要因此加罪于為我診治的御醫(yī)。”到了彌留之際,朱元璋緊緊握著馬皇后的手,慟哭不止。馬皇后看著逐漸蒼老的丈夫,想起以前陪伴他一起征戰(zhàn)天下的歲月,最后對朱元璋說:“愿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這年馬皇后五十一歲。失去馬皇后的朱元璋,性格變得更加暴躁,馬皇后臨終所期待的君臣相安的局面并沒有出現(xiàn)。明初功臣被朱元璋屠戮殆盡與馬皇后過于早逝也有關(guān)系。
上一篇:《多行不義必自斃》故事簡介
下一篇:《宰相肚里能撐船》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