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拔·動景的描寫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動景,指的是處于運動、變化狀態中的景物。動景描寫就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將景物的運動、變化、聲響、色彩等描繪出來,是一種對過程的描寫。例如山間溪流,自上而下,時時刻刻在奔流著,描寫它,不能不表現其“動”的特點。有的自然景物,在平常的時候,處于靜止狀態,而由于受到別的事物的影響,運動變化起來,描寫這樣的景物, 自然也少不了它“運動”的一面。例如一池春水,在無風的情況下,平靜如鏡,紋絲不動;如果有了風,它就“運動”起來了;風力大小不同,其運動變化的狀態也不相同,古人用“吹皺一池春水”來寫它的“動”,這“皺”字就表現出水面微波漣漣的樣子,非常貼切;如果風力強勁,恐怕就要用“涌動”這樣的詞語來表現了。
動景的描寫往往是多變的、靈活的、富有生機的。如峻青在《海濱仲夏夜》中描寫霞光,首先寫活動著的“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閃爍著,消失了”。隨后在描繪天空中的霞光的時候,又突出其顏色的變化,“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為淺紅。”這些描寫,除了很形象地展示出海濱霞光的變幻以外,也暗示了海濱即將從黃昏步入夜晚的這么一個過程。又如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寫虎山水庫的一段:“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出,仿佛七幅閃光的黃錦,直鋪下去,碰著嶙峋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這一段描寫,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躍”、“鋪”、“碰”、“激起”、“撒”,生動地描繪出虎山水庫七股大水的奔騰浩蕩、洶涌澎湃的氣勢,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
要寫好動景,有以下兩種常用的方法:
其一,以靜襯動。“靜”與“動”是相對的,用某些景物的“靜”來襯托某一景物的“動”,則更能顯其“動”。比如描寫山村夏夜之景,可以寫樹、寫山的靜止狀態,然后寫一線流螢在靜夜中緩緩游動的樣子。這樣就使人們難以覺察的流螢之“動”具體地凸現出來了。許多優秀作品都注意把“靜景”和“動景”擺放到一起寫,起到很好的對比、映襯的效果。
其二,動景是在不斷變化的,寫作時要以“變化”為順序,用不同的動詞表現景物在不同時間里運動變化的不同特征。靜態景物的運動總有一個過程,從起動到靜止,動態特點是不一樣的,應該寫出這“不一樣”的運動變化的特點。動態景物,始終是運動著的,但遇到不同的情況,其動態也往往發生變化,仔細觀察其“變化”,并用準確的動詞加以刻畫,才會使景物的動態變化過程躍然紙上,增強描寫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例文評析
霧
山西◇趙麗宏
在輕悠悠流動的霧中,恍惚閃出淡淡的綠來,一星星,一團團,一片片,就像有人在雪白的宣紙上輕輕潑灑下一片綠色,慢慢地化開、化開……沿曲折逶迤的石板小徑走著,越走,這綠便顯得越真切,越濃郁。竹葉上的水珠,不時地滴下來,落到我的臉上、手上,流進我的頸子里,似在撩撥著游人的興致。同伴們的頭發都被霧氣打濕了,眉毛和睫毛上,掛滿了亮晶晶的小水珠。
走出竹林,山道開闊了,霧也變得更為透明,而且流動得更加迅速。此時的霧中山色,隨著輕綃羽紗似的霧氣悠然流動,遠山近巒時時顯露出淡青色的、隱隱約約、飄飄忽忽的曲線,使人在神奇之中感覺到一種親切。我似乎不怎么討厭這霧了。
“嘩嘩嘩……”一陣陣深沉雄壯的流水聲,仿佛從極其遙遠的地方,穿過霧的封鎖傳了過來。
“快到劍池了!”同伴們又是一陣驚喜。很想遠遠地眺望一下這莫干山中的第一名勝,然而不行,霧,依然把一切罩得嚴嚴實實。云霧彌漫的山谷顯得空溟縹緲,只有那一陣陣深沉的流水聲,不停地從山中飄來,與乳白的霧氣攪和在一起,形成一片神秘的氣氛。
嘩嘩的流水聲越來越響。終于,一道噴濺著雪白的水花、進發著震耳的喧響的瀑布,從霧中顯露出來,就像一柄碩大無朋的寶劍從天外飛下來,直插進一個綠森森的深潭之中,整個霧中的世界,都因之而顫動起來……
離開劍池踏上登山石徑時,竟下起雨來,彌漫的晨霧轉瞬間都凝成了雨珠。亮晶晶的雨珠滴在竹葉上,飄在泉潭中,發出許多輕微悅耳的聲音。一些游客撐起了彩色的雨傘,于是,青蒼蒼的雨霧里,便綻開一朵朵耀眼的小花……
到達山頂,雨停了。云隙里,射下來一縷縷金黃色的陽光。登上寬闊的觀日臺極目四望,綠色的遠山、綠色的竹林、綠色的湖泊,一切都歷歷在目了。不久前還漫山飄飛的霧和雨,仿佛都已融化在這一片清新的綠色之中。
評析:這是著名散文作家趙麗宏所寫的關于“霧”的一段文字。霧,本身是一種運動且變化著的自然景物,作者抓住其“流動飄忽”、“彌漫縹緲”的特征,用“輕悠悠流動”、“流動得更加迅速”、“罩”、“彌漫”、“凝成”、“融化”等一系列動詞,描寫了山霧由升起到流轉,由凝結成雨到融化殆盡的變化過程。文章以時間和游蹤為序,寫景層次清晰,描繪生動、形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文題演練
文題(一):瀑布
提示:瀑布應該是自然景物中,最具動感的景色之一了,描寫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選取合適的觀察點,多角度觀察,可以在高處俯瞰瀑布一瀉而下的氣勢,也可以在低處感受迎面而來的沖擊,可以在遠處當它是一條白色的飄帶,也可以在近處體會飛珠濺玉的愜意。
2.運用多種感官來寫景。瀑布不僅僅有形象,它還有聲音和味道。流水會互相撞擊,會敲打石面,會跌落在深潭,這些動作都會發出聲響,需要同學們用耳朵去傾聽。瀑布一般在深山中,沿途流經各種植被,難免會沾染上樹、草、花的味道,同學們的鼻子也絕對不要錯過。
3.還要將瀑布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描寫。
4.運用恰當的動詞和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來體現瀑布的動感和靈性。
5.寫景的同時不要忘記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要求:1.可根據具體景色,自擬題目。
2.寫景順序要清晰,做到層次清楚。
3.動詞運用要恰當、簡潔。
文題(二):觀
要求:1.根據描繪的具體對象,把題目補充完整。
2.抓住景物的特征,重點描繪其運動變化的過程。
3.調動多種感官,從多角度進行描寫。
4.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觀黃果樹瀑布
江西◇紅杏
一下車,我就聽到瀑布的聲音了。
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滿山谷的聲音,已突破時間、空間和地域對人的限制,我就覺得自己被這聲音一下子覆沒了,一切都在遠離、喪失。
我身不由己地隨著大家的腳步一起走。
聲音在呼嘯著,體內的血液也隨之沸騰起來。
透過那片高高松林的間隙,我看到黃果樹瀑布了,它從山巔上像一匹白布一樣垂掛下來,如果不是聲音,感覺它是靜止的,它讓我想起藏民在春天曬睡佛的情景,佛的繡像從山巔上垂下來,四周都是朝拜的人群。
我不想馬上就走到瀑布的跟前,我想與瀑布保持一點距離,靜靜地想一想;我要在寧靜中去傾聽,而不想讓耳朵里充滿了人群的嘈雜。
我選擇了一條偏僻的小徑走了過去,腳下是茂盛的雜草,頭上是密密的樹冠,草的葉子上還有細細的蛛網,凝結著陽光。選了一小塊平坦的地方蹲下來,這時,我看到瀑布便升高了,天空中飄著白云,瀑布就好像從白云里流下來的,白云不動,瀑布奔流著,真的擔心那白云流完了,這瀑布就沒有了。
這時,瀑布的聲音開始純凈起來,我聆聽著,人間的一切聲音都不可比擬,它是來自天庭的,帶著思想,帶著召喚,帶著天庭的種子。我看到陽光落在上面,也被折斷,折斷了的陽光像箭一樣紛紛下落。我的目光在凝望中,仿佛被淘洗得更加空靈了。在一瞬間,我什么也聽不到了,十分的寧靜,耳朵像失聰似的,但一瞬間,瀑布的聲音又轟然而來,仿佛要裹挾我而去。面對瀑布,我雙手合十。
從小樹林里走出,我又回到了路上,沿著蜿蜒的石階和人群一點點走近瀑布,瀑布也越來越龐大,滿眼里都是它的白了,它的腳下是滾動的水,是我們常見的河了,雖然瀑布遠在對岸,但濺起的水霧像細雨一樣彌漫了整個空間,我們在雨霧中沐浴著,像沐浴著一場縹緲的春雨,水在巖邊蕩漾著,我禁不住走向水邊,伸出手去,撫摸著水,我想拉著它的手,和它一起走,浸潤著我,在涼意里感到它是那么的親切,仿佛聽到了它的訴說。
——瀑布的祖先原來也只是一條普通的河,它在群山間尋覓奔突,它想找到一條坦蕩的路子遠走高飛,不想面前卻是一座懸崖,它想返回重新選擇,它想在懺悔中不再做一條河,就在這最后的關頭,河勇敢地縱身一躍,然而,這一躍,使它獲得了新的生命,超載了一切河流的平庸。
離開河水,我沿著瀑布奔跑著,大聲地呼喊著,想把胸腔里的沉積全部吶喊出來,啊,大瀑布,你聽到了嗎?
我又沿著山間的石階,鉆到瀑布后面的山洞,從山洞的天窗里,看到水狂奔而下,太陽在天空中,也失去了刺眼的光芒,我的眼睛久久地仰望著,看到每一滴水都長著翅膀,它們馱著潔白在笑著、唱著、飛翔著。
走出山洞,從山腰的高處向下望去,我看到了一條七色的彩虹,弧形的橫臥在水面上。過去看彩虹都是仰望著,這是我第一次俯下身來看彩虹,那下面就是天庭嗎?我甚至看到了彩虹的影子也是七色的,它不像樹的影子是黑色的。忽然,虹在水面上消失了,我抬頭,看到原來是一塊云擋住了太陽,那塊云,是一只神秘的手,在逗弄著我,它移開,虹立即就出現了,它掩上,虹立即就消失了。
要離開黃果樹瀑布了,再回首:我想剪一段彩虹,回家縫補我的衣裳。我想錄一段瀑布的轟鳴,回家驅趕我內心的寂寞。
點評:這篇游記不僅僅是在單純地描寫黃果樹瀑布,也是把瀑布作為一個意象的載體,更多地注入了作者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美好情感的向往。
文章以游蹤為序,由遠而近地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響、形態、色彩等特征,寫景層層渲染,意境深遠。作者首先領我們遠遠地傾聽瀑布的轟響,然后透過松林的間隙,瞥見瀑布像一匹白布,由此聯想到藏民的曬佛,這是遠景。等他在偏僻的小徑中蹲下來,瀑布升高了,仿佛白云流瀉,這一描寫,非常獨特,也是因為作者選取了與眾不同的表現角度的結果,這可算作側景。然后,作者回到人流中,一點點走進瀑布,瀑布也越來越大了,但作者的目光仍然沒有被眼前的“白”蒙蔽,而是順著那些白,看到瀑布腳下匯流成的河。一條普通的河,卻因不懼危險,迎難而上,因而綻放出生命的異彩。作者筆下的瀑布已人性化,帶給了我們某些人生的啟迪。到此,關于瀑布的描述已是非常豐富了,然而作者又調皮地鉆到瀑布之后,即我們常說的“水簾洞”,這才是真正的高潮,也是這一世界著名風景的亮點。然而,高潮處又疊彩紛呈——水下彩虹。生活經驗里,我們尋找彩虹,都要仰望高高的天空,而在此,我們卻虔誠地跟隨作者俯視到地下的天庭,甚至看到彩虹彩色的投影,這歸功于偉大的太陽,是它幫助大瀑布添上最后完美的一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空,是不是也經常懸掛有一顆小小的太陽,時時照耀著我們的旅途,使我們的腳下不斷閃現明亮和溫暖。
觀錢江潮
朋友,你見過那氣勢磅礴、聞名中外的錢江潮嗎?錢江潮是浙江的自然奇景之一,很多人為它的浩大氣勢所傾倒,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的大潮之日,紛紛慕名前去觀潮。剛好今年的大潮之日在國慶期間,趁著這一良機,我與幾位同學一道前去觀潮,一睹這一勝景。
汽車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顛簸,在11點左右,抵達了觀潮地——鹽官鎮。一下車,我們顧不得休息,就直奔大壩上的觀潮臺。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江邊的一段石階,高出江面大約兩米左右。
我站穩后,將視線投向了腳下的江面。只見江水清澈可鑒,在慢慢的晃動,心中不覺涌出一種“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感覺。再將視線向遠處移,只見江面上微波蕩漾,平靜開闊,不見一絲兒浪濤的痕跡;幾條捕魚的機帆船靜靜地停泊在江中,并沒有避浪起航的動向。更遠處,則是一望無際的銀白色江面,在水天連接處,嵌著一條如絲的白線。這景象真可謂是“風煙俱靜,天水共色”了。由于漲潮的時間還早,所以觀潮的人們有的坐著,有的站著,東一堆、西一簇地邊吃著東西,邊聊天,異常喧鬧。也有幾個人的臉由于興奮、焦急而變成紅色,他們在爭論著大潮到來的準確時間和將會出現的情景。時間就在人們的談論猜測中悄然地流逝,離漲潮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12點15分,彌漫在看臺上空的喧鬧一下子就銷聲匿跡了,人們的視線都不約而同地對準了遠處的江面。噢,原來是潮來了。
只見水天相接的一條線慢慢加寬了,拉長了,一會兒就橫貫了整個視野所及的江面。這時潮的行進速度很慢,過了幾分鐘,似乎在原地。又過了幾分鐘,才較明顯地看到它在前進;不過這時看到的不光是一條白帶子,而且也看到了緊跟在后面的一張由浪組成的大毯子。不一會兒,終于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潮頭了。潮頭跳躍著向前涌來,靠右邊的顏色呈深褐色,可能是由于沿岸帶下的泥沙染成,而靠左邊的卻很白。隨著潮頭的翻卷,掀起了陣陣白色的浪頭,就像天上大塊翻滾的白云。剛出現江潮時,悄然無聲,現在卻能聽到陣陣的隆隆聲了,就像工廠機器的轉動聲。又過了幾分鐘,潮頭已到了離我們三四十米處的江面。只見潮頭翻滾著沖向前并向前蓋,激起的波浪形成了新的潮頭,大約一兩米高。潮水伴隨著像火車駛近的巨大轟隆聲,就像一群狂奔的野馬,越過壕溝,沖過山頭,一個勁地撲來。當潮頭離我們大約18米時,那潮聲就像巨大的原始森林中群獸的嚎叫聲,伴著江潮洶涌而來,一些膽小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捂緊了耳朵。發狂似的潮頭排山倒海地向前沖來,“轟”的一聲,在我們面前壓過來了。頓時,堤岸好像在抖動,濺起的水珠落在人們的臉上、手上,有一種冰涼的感覺,人們都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幾步。這時,原來平靜如鏡的江面,波濤滾滾,就像決堤的水,一瀉千里。原來停泊在江上的機帆船,這時卻起錨迎著潮頭駛去了,似乎它們要與潮水比個高低,看一看到底誰厲害。當潮頭與船剛一接觸,船頭便高高地指向了天空,像一架凌空欲飛的飛機。岸上的人都不禁張大了嘴巴,發出了“啊”的一聲,只見船似乎絲毫不理會這洶涌的潮水,一邊隨著浪頭上下起伏,一邊繼續頂著潮水,向著預定的目標前進……
朋友,假如你看到這一景象時,會有怎樣一種感覺呢?難道你會不驚嘆這一景象的奇偉嗎?我可是完全被它懾服了!
點評:錢江潮向來以其氣勢磅礴而聞名天下。那么,如何用文字來描繪出這恢弘浩大的場景呢?作者按時間順序,先寫了漲潮前的情景。大潮來臨之前,一切都出乎意料的平靜,“江水清澈可見”,“江面上微波蕩漾,平靜開闊,不見一絲兒浪濤的痕跡”,“一望無際的銀白色江面,在水天處連接處,嵌著一條如絲的白線”。真可謂是“風煙俱靜,天水共色”。作者寫靜,實際是為了以靜襯動,為將要來的大潮埋下伏筆。
接著,作者用了大量筆墨寫了潮起的壯觀場景。潮水首先是“一條線”,然后是“一條白帶子”,緊接著變成了一張“大毯子”。江面也由靜悄悄,到出現轟隆隆的聲音,宛如“火車駛近的巨大轟隆聲”,又如“群獸的嚎叫聲”,聲音在一步步加強。作者還重點寫了潮頭的動態,用了“跳躍”、“涌”、“翻卷”、“翻滾”、“排山倒海”、“壓”等詞語形象地描寫出了潮來時的洶涌澎湃。而關于江面和機帆船的描寫則是與上文的靜景描寫對照,更突出了潮來時“一瀉千里”的氣勢。
上一篇:《技巧點拔·移步換景》寫景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拔·融情于景》寫景作文寫作技巧